10月14日,德國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關于德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明年經濟疲弱的程度可能加深”的論斷讓人們相信:華爾街風暴已經波及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由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經濟衰退正在成為實事。
中國能否獨善其身?
人們看到,中國經濟正在試圖扭轉她那龐大的身軀,以農村改革為重要突破點的內需拉動戰(zhàn)略已經隆重登場。可以預見,這個轉身并非一蹴而就,而在較長時期的轉型過程中,外向型經濟仍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所以,在抵御全球經濟衰退的大戰(zhàn)役中,港口仍是一個重要的晴雨表。
在進入傳統(tǒng)的干散貨運輸市場旺季第四季度的關口,BDI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非但沒有如期的上漲,反而于10月13日跌破2000點整數關口。這個指標映照到中國,可以體現為房地產市場調整導致 “鋼鐵業(yè)的拐點來臨”諸如此類——未來的干散貨運輸需求不被看好。
數據顯示,中國正試圖通過出口多元化減弱美國經濟衰退對自己的影響。截至今年8月份,我國對歐盟出口達到了1931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對美出口1644.5億美元,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回落了5%;對日本出口751.3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對東盟出口768.8億美元,同比增長29%。
但由次貸危機引發(fā)的美國經濟衰退,通過經濟全球化所營造的通暢渠道,正在傳染給全球經濟。所以,中國對歐、美、亞等地區(qū)的出口波動方向越來越趨同,試圖在美國經濟衰退時多向歐洲或亞洲出口來平抑出口波動的效果正在削弱。
接下來該怎么辦?《投資者報》試圖通過對站在最前沿的三大港(天津港、上港集團、鹽田港)進行解讀,梳理有益的應對措施。
珠三角和長三角區(qū)域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于環(huán)渤海地區(qū),而由腹地經濟類型所決定的中國三大港口群一直呈“北散(干散貨)南集(集裝箱)”的特征。
所以,在綜合觀察三大區(qū)域港口群所覆蓋的腹地經濟、資源優(yōu)勢、外貿依存度以及三大公司的戰(zhàn)略之后,考慮到天津濱海新區(qū)引領下的環(huán)渤海區(qū)域增長潛力,我們認為,抵御全球經濟衰退所帶來負面影響的能力依次為:環(huán)渤海區(qū)域港口群、長三角港口群和珠三角港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