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作為在中國內地推出的QDII產品最多的渣打銀行,因其這些代客境外理財產品巨虧,而從去年起開始不斷受到客戶的起訴。 面對眾多客戶因賬戶巨虧而發(fā)起的起訴,渣打銀行曾對外表示,“沒有法律問題,也不可能承擔任何賠償要求”。 但消息人士透露,“渣打內部產品設計核心人員接受美林相關人士賄賂,在QDII產品設計環(huán)節(jié),購買了大量美林掛鉤指數(shù)等期權產品,這些掛鉤產品又貴又常失效,是其QDII巨虧主因。”[查看全文]
[點評]:又是一起金融衍生品惹的禍!
巨虧使得投資者不得不仔細審視所購買的QDII產品,并將對投行人士的信任一掃而空。事實上,這些金融衍生產品太過復雜,而出于對外資投行的信任,多數(shù)投資者相信了推銷者的“講解”。
投資者并不知情的是,在渣打、美林這些金融巨頭中,還有諸多產品返點之類的潛規(guī)則。利益之下,僅僅靠道德約束,顯然過于乏力。
渣打盡可以聲稱,產品虧損源于金融危機超出以往經(jīng)驗,導致相關模型失效。但內部管控失利,導致產品設計經(jīng)理與金融產品提供方串聯(lián)牟利而損害投資人,顯然渣打難辭其咎。
而風卷全球的這場金融危機,如果從源頭上來說,也是一場“人禍”。眾多的金融機構為了利益而不斷將金融產品復雜化,將風險資產不停打包,并不斷地向下一個投資領域傳遞。這期間,牟利者將風險管控不斷放松。于是“風險”終于滾成一個巨大的雪球,砸向世界。
正如剛剛履新央行副行長的朱民所言:“全球金融產品名義值是實體經(jīng)濟的15-16倍,世界必須要問自己,實體經(jīng)濟是否需要一個15-16倍的金融業(yè)來為他服務。所以金融業(yè)的瘦身不可避免。”
而減少金融衍生品的復雜環(huán)節(jié),投資者和金融產品提供方的信息才能更加對稱,利益熏心者也更難以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