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 李大苗
2010年5月11日
僅就房地產(chǎn)的價格講清楚,本身就很麻煩。稍許松手,就會把話題轉移到貨幣政策,或者貨幣金融方面去。房地產(chǎn)與貨幣的關系毋庸質(zhì)疑,可以查查歷史數(shù)據(jù),中國的和外國的,都可見其與金融的緊密關系。這個關系是不可切斷的,否則,為什么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折騰,竟然釀成席卷全世界的金融風暴呢?
所以,說房產(chǎn)不是資本是胡說八道,房產(chǎn)是當今中國大部分家庭的資本存在。不僅是過去的積蓄,而且也是未來的收益的實體性存在。房產(chǎn)是資本,只許用做投資,這也是胡說八道,但凡有投資價值的,必然有投機價值,此一時彼一時而已;而且,但凡有投機價值的,投入者絕對不乏投資的真誠意愿。判斷投資還是投機,只有一點,就是投入者的承受能力。
低價是地方政府干上去的。這樣的說法也對也不對。廊坊市政府何嘗不想把地價賣成北京的CBD吶。就北京前一個多月的那幾塊地王之地,能把牌子舉到最后的落錘,既不是北京的市政府,也不是一般的地產(chǎn)商,央企是也。如任志強所言,國企都不成。為何是那幾個央企?報道稱:“2007年7月20日上午,中國海外集團與中國建設銀行總行200億元授信額度戰(zhàn) 略合作協(xié)議簽字儀式在北京建設銀行總行舉行”。這就是地王的價格出處。
另一報道稱,“2009年6月末,中海集團本部資產(chǎn)總額為139.5億港元,負債總額為112.0億港元。”也就是其凈資產(chǎn)27.5億,若考慮其即期的應收應付的現(xiàn)金流關系,它在北京奪地之舉,也就近乎全是出自“授信額度”,即銀行貸款,大約的意思是,零本金的投資,俗話說“空手套白狼”,行話說是“空手道”。
不談M0123啥的,那比較煩。數(shù)字說,當下的居民存款至少26萬億,企業(yè)和政府存款至少30萬億,三項相加,60萬億,比GDP還高個80%。哪怕平均只是2%的利率,每年給付的利息就要8千億之巨,不放出海量的貸款,銀行就要虧空。雖然就行業(yè)而言各異,但就產(chǎn)品而言,放眼望去,還有多少不是過剩的呢?或者還有多少是賣方能說了算的呢?
也是央企,中國商飛公司說是要造大飛機,各個銀行就是沒有給出“授信”;倘若該公司說是搞房地產(chǎn),能拿到的“授信”額度和授信條件,未必比前例有差,或者怎么也和兵器公司一樣,把房地產(chǎn)搞得比軍火來得更威武。若細查的話,近乎所有的“授信”都和土地相關,哪怕戴國芳的“鐵本”,銀行也是沖著擁沿江之利的土地而貸款,和項目本身無擦。
若2%付息,2%費用,以6%的貸款衡量,約貸出小50萬億的總量,銀行才能持平,若加之股息分紅,經(jīng)營獎勵,壞賬準備,也許就要有個20萬億的總量。單純一個靜態(tài)數(shù)字說明不了啥,而倘若儲蓄每年的增率高于同期的GDP增長率,就決定了,銀行來年就必須放出更多的貸款,為自己低效率的經(jīng)營減損。否則,就只好加大存貸利差。
2010年初的貨幣增量與2009年居民,企業(yè)和政府的存款余額增幅20%有直接的線性關系,也與銀行放貸沖動有直接的利益關系。由此可追溯說,神州大地的房價一路高高低低地走來,與總儲蓄一路蹦蹦跳跳地扭來合節(jié)合拍;而儲蓄的增加就意味著消費的縮減,這樣的話,沒有經(jīng)濟狀態(tài)的瘸瘸拐拐,就不可能令中國的房市癲狂。
GDP,若不談進出口貿(mào)易,其由三部分構成,投資,儲蓄和消費。2009年GDP為33.5萬億,比前年增長3.5萬億。然,當年投資就增長了3.4萬多億,也就是說,儲蓄和消費之和近乎是零增長。但城鄉(xiāng)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了9.8%和8.5%,財政收入增長了11.7%。這個的數(shù)字組在表示,社會消費降低,即使可能是相對的,但儲蓄又有了絕對的增長。
而2008年,GDP僅比前一年增加了2.5萬億,投資卻增加了3.5萬億,城鄉(xiāng)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8.4%~8.0%。當年的國民經(jīng)濟結構中,儲蓄與消費的權重之所以下降,以及后期的房地產(chǎn)價格之所以狂飆,似乎沒有比這組數(shù)據(jù)更能清晰表述的了。倘若補充說,當年的存款余額增加了7萬億,約為19%,那還會有什么更不可懷疑的吶。
企業(yè)存款極其迅速的超過國民一般儲蓄,這是令人極其可怖的事理。若干后者反映的是國民消費意愿匱乏,那么,前者則是企業(yè)的投資意愿低迷。沒有足夠的國民消費意愿,當然是企業(yè)投資意愿降低的原因,其中一定不乏國家投資對企業(yè)投資的替代,是國進民退,這個政治抉擇的數(shù)字化的真實表現(xiàn),無論是高聲主張,還是辭令式的回避。
且不論國民消費的需求動力何在,就企業(yè)無趣投資,就足見既有的和未來的消費市場的萎縮。既無提升消費的意愿,又無曲意迎合的供給,銀行資金存量過盈,結果勢必就是巨大的虧空。紛紛向現(xiàn)有的或者看起來風險不大,政治的風險和市場的風險,傾注銀行資金,這當然是銀行的正當選擇,其實,若正當?shù)乜矗y行虧損乃至違約的風險,其政治性,未必低于房地產(chǎn)。
房地產(chǎn)的狀態(tài)出自銀行的狀態(tài),銀行的狀態(tài)受約自經(jīng)濟結構的狀態(tài),而經(jīng)濟結構的狀態(tài),就市場被權力強硬管制而言,被政策狀態(tài)編排。這是一系列的邏輯關聯(lián),也是一個個過程所連接,更是一段段時間所積累。現(xiàn)在,高房價吃掉的是老百姓的積累,低利率和高通脹,吃掉的難道就不是老百姓的積累么?政府已經(jīng)拿走了那么多的稅收,由著它吃哪頭會讓人們感覺咬得更不疼痛?
事到如今,結論地說,房價漲乎耶?跌乎耶?無須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