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實習記者劉曉立/文 中國的當代藝術似乎一直和孩子沒有什么關系,但事實上想象力尚未被禁錮的孩子比大人更能領會多變的當代藝術。許多當代藝術團體開始意識到兒童在當代藝術傳播中的重要性,從2003年臺灣第一座兒童美術館蘇荷美術館成立,到如今各藝術中心紛紛舉辦的兒童活動,越來越多的當代藝術工作者參與到兒童教育中。
尤侖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家庭日”活動在“發(fā)現(xiàn)藝術”的展覽導覽中開始。盡管當代藝術如今蓬勃發(fā)展,但很少出現(xiàn)在孩子的生活中,在缺少優(yōu)秀公共美術館的情況下,兒童很少有機會接觸當代藝術。這種集體式的導覽雖不能讓他們立刻理解當代藝術,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環(huán)境的感染和熏陶,對認知產生影響。而不同于一般博物館、美術館嚴肅的導覽教學,當代藝術的趣味性反而能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
中心計劃每次舉行大展時都策劃這樣一項全家互動的活動,將藝術和兒童活動結合起來。第一次“家庭日”項目是去年12月18日,當時劉曉東的《金城小子》正在尤侖斯展出,劉曉東本人還現(xiàn)身“我家的故事”活動環(huán)節(jié),親自教小朋友畫畫。而這一次,汪建偉的“黃燈”、彼得·林德伯格的“未知”以及孔令楠的“只有她的身體”同時進行展覽,細心的工作人員選取了其中最適合孩子進行觀賞的“只有她的身體”與當天的活動相結合。
在孔令楠的作品中,帶有熒光效果的高山、峽谷、冰川、河流發(fā)出炫目的光芒,線條簡單但色彩炫目,讓人們在非自然的霓虹光芒里,看到自己在鋼筋混凝土中制造的幻象。“家庭日”活動便從她的作品中抽出線條的因素,讓孩子們利用簡潔的幾何圖形拼貼圖畫。
除此之外,中心還曾辦過一個名為“發(fā)現(xiàn)的快樂”的活動。許多人看到孔令楠作品時的第一反應是關注于人的活動,但畫中人的繪圖比例很小,而山川等自然景觀的肌理則被描繪得十分細致,只有向外抽離才能看到更多的內容。通過分享繪本《我怎么沒看見》,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用想象力填充原本空白的空間,搭建屬于他們的臆想王國。此外,還有孩子最喜愛的游戲,20個孩子被蓋在巨大的床單底下,想象床單是遼闊的海洋,而自己是遨游其中的海洋生物,當被“漁夫”打撈上來時,每個孩子都因被發(fā)現(xiàn)而感到快樂。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游戲,但對這群4到6歲的孩子來說,在玩樂中學習才是王道。
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的六個小時中,孩子們一直處于高度亢奮的狀態(tài)。“設計師工作坊”讓這群早已被商店里的玩具搞得眼花繚亂的孩子,有機會自己動手設計制作玩具,小小的沙包讓旁邊的家長也忍不住參與到童年回憶中。和展覽結合的貼畫環(huán)節(jié),因為第二天是復活節(jié)而被賦予了中國人新奇的彩蛋形式。早已成為俗套的動畫電影放映則別出新意地選取了法國藝術動畫《嘰哩咕與女巫》,帶有西非人文色彩的原始繪畫風格,冷幽默里帶有一點蟬翼,和孩子們平時看到的國產動畫完全不同,動畫也可以很文藝。最后的戲劇工作坊則是通過解構傳統(tǒng)童話故事《喬萬的旅程》排演話劇,讓孩子成為故事的主宰者,自己設計環(huán)境、構建人物、決定人物命運,共同探索故事中遇到的問題。
藝術與兒童活動的結合,就是力圖通過游戲、繪本、看展覽、戲劇表演等形式,從另一個角度讓他們理解展覽的意思,并把展覽的意義升華出來。“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讓孩子了解當代藝術,另一方面也希望觀眾通過活動來了解藝術中心不僅是大人的地方,也是孩子們可以玩兒的地方,讓孩子在這個環(huán)境中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策劃人張川這樣說道。
藝術與兒童
1. Drama Rainbow抓馬寶貝
一所面向3-8歲兒童的英式兒童教育戲劇學校,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提升想象力、語言表達、專注、情緒和智能等多方面的能力。
2.今日美術館“親子坊”
利用藝術家和作品資源,綜合觀展、繪畫、藝術寫作、快樂閱讀、歌舞游戲等環(huán)節(jié),讓藝術大師與孩子互動,舉辦了“春天生命的萌動——把感覺變成動作”等活動。
3.蘇荷兒童美術館
臺灣第一座兒童美術館,目前已在多地舉辦了多場兒童畫展、藝術講座、游園會。館長林千鈴表示:“在2003年創(chuàng)立都嫌太遲,我們已經錯過很多孩子的童年。”
4.中國美術館
2008年3月敦煌藝術展期間舉辦“《敦煌》——在展廳上兒童美術課”,從100多件壁畫和彩塑中挑選出10件作品,針對不同年齡孩子進行選作和解說,并由孩子進行再創(chuàng)作。
5.何香凝美術館
2006年“藝術游戲——一次當代藝術的能動體驗”展覽,16位實驗藝術家針對青少年兒童特點創(chuàng)作帶有互動式的作品和新的展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