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觀察報 張晶/文 他比約定的時間晚到了半個鐘頭,因此總惦記著允諾我的訪談時間,于是我們得以共進午餐。緣于主人的信仰,餐桌上綠油油一片,看不見一絲葷腥,席間佐以熱茶。他顯然不僅很適應這一切,還非常擅用筷子,不偏不倚地捏在三分之一處。
“這就是巴菲特的兒子嗎,看上去好普通哦”。這一點無疑讓人印象深刻,他的自然和坦誠,讓你無法確信他是在刻意扮演公眾面前的“彼得·巴菲特”這個角色。
“‘普通’說穿了就是一個人可以過正常生活,被人們所接納,這是一種褒獎”,他并不反感這樣的說法。
這的確可以讓他的行蹤不至于像父親一般掀起波瀾。事實上,兩個月前他剛剛來過中國,從北到南,為新書《做你自己》造勢。他還會參加今年八月在北京延慶舉辦的音樂節(jié)。“其實你知道,我更想去那些酒吧演出”,說這話的時候他面帶狡黠。
毫無疑問,比起音樂家,人們更感興趣的是他身上的醒目姓氏所賦予的無限光環(huán)。但將“富二代”這個身份用在彼得·巴菲特的身上,總會有些別扭。因為在中國使用這個詞時,上面承載的除“富人之后”的基本含義外,不免夾雜著一系列復雜色彩:銜金匙而生、優(yōu)越教育、圈子文化、未來的可能接班人,以及,行為的放蕩不羈。
他用英文跟我重述這個詞的時候也充滿不自在,總覺得拿捏不準,“Second generation rich還是 Sec-ond rich generation?在美國是沒有這個詞的,所謂的家族往少里算,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事實上,在他出生的時候,巴菲特這個姓氏并不顯耀。位于美國中西部小鎮(zhèn)奧馬哈從來都不是個顯赫的地名,父親至今依然住在那里。
在他印象中,父親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書房里。“盡管他的手稿可能是市盈率和管理績效分類等內(nèi)容,但他卻可以輕松達到類似猶太祭司研究卡巴拉盛典,或是佛教僧人沉思禪經(jīng)那樣的境界。當父親工作時,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他常常穿著卡其布褲子和一件破舊的毛衣從書房里走出來,身上幾乎帶著一種圣潔的平靜”。
這無疑對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在這個大家庭中,經(jīng)常會廣泛地討論各種問題,父親則會不時提出“查證一下”。在那個沒有Google的時代,這意味著童年的彼得會經(jīng)常趴在地上,在《世界百科全書》或是積攢多年的《國家地理雜志》上來回翻看,尋找答案。
盡管伴隨著財富積累,家庭的生活境遇有了明顯改善,但一切看上去都沒有什么顯著變化。“父親還是習慣穿著他的卡其布褲子和開衫毛衣,對人處事的態(tài)度沒有改,每天早晨吃的東西沒有變,除了忙來忙去的時候坐私人飛機”。
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成長過程顯然受到了家族的恩惠。要知道,正是因為《華盛頓郵報》的著名發(fā)行人凱瑟琳·格雷厄姆為他親自撰寫了推薦信,他才得以推開斯坦福大學的大門。然而,像我們熟悉的勵志故事版本,在讀到第三個學期的時候,他突然選擇了輟學。類似的經(jīng)歷也曾同樣發(fā)生在他的哥哥和姐姐身上。
當時,爺爺?shù)碾x開使得他獲得了9萬美金的遺產(chǎn),父親則把這筆錢轉(zhuǎn)化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份。“這些股份如果留至今日,將價值7200萬美金”。但此時的彼得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決意變賣了自己的股份,用這筆錢來購置設備,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盡管他主意已定,但習慣將父親當作一面糾錯鏡,“這面鏡子可以收集那些零散的思想碎片,并以清晰排序反射給我”。他駕車到奧馬哈,想和父親聊聊自己的想法。但這一次,父親認真聽了他的想法后,不做評論,也沒有給出建議。很多天過去了,父親突然在彼得要出門的那一刻,隨口跟他提到,“你知道么,你和我其實在做同一件事,音樂是你的畫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畫上幾筆”。
我們聊起了當年的艱難時光,父親的態(tài)度令他如釋重負,但這個開端可并不輕松。“隨后我到舊金山彈琴、作曲,試驗電子樂和加錄技術(shù),在《舊金山紀事報》上刊登分類廣告,為來錄音室的人提供錄制服務”。
生活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改變。當他在舊金山的某個路邊,用海綿擦洗著自己的破舊汽車時,一個僅有點頭之交的鄰居恰好路過。他們隨意攀談起來,對方得知他在做音樂后,建議和自己的女婿聯(lián)絡一下。當時,一個新成立的電視臺正在尋找可以制作“10秒鐘”動態(tài)廣告的合適人選。
“我當時想,10秒鐘?除了一串叮當聲,你認為10秒還能做什么呢?”他最終應了下來,當時的他對任何一個來自音樂方面的工作來者不拒,而這個新成立的電視臺,就是日后名聲大噪的MTV。
可以說,彼得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肇始于此,隨后訂單提升到30秒的商業(yè)廣告,4分鐘的曲子。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與狼共舞》的卓越表現(xiàn)不僅為他贏得了金像獎,還令其獲得了為電視劇《500部落》創(chuàng)作八小時音樂等一系列絕佳機會,事業(yè)在未經(jīng)父親推動的基礎上,終于踏上坦途。
如此再回味父親對他說過的一句話,更顯意味深長,“富人的孩子們不是生來嘴里就有金湯匙,而是生來背上就插著金匕首”。關(guān)于遺產(chǎn),其實沃倫·巴菲特另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是,“要給他們足夠的錢做喜歡的事,但不能給他們太多的錢讓他們可以無所事事”。
眾所周知的是,幾年之前,沃倫·巴菲特開始將370億美金交由比爾·蓋茨打理,又分別給予三個子女每人10億美金,讓他們用其從事慈善事業(yè)。自此,巴菲特這個名字,也更多從一個商業(yè)命題轉(zhuǎn)化為人生命題,這也讓人們對他的印象比對其他富人更加寬容。
“這筆錢拿到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彼得笑著講道,“你穿什么衣服,都有人說你很帥;你講無趣的笑話,人家都說好笑。”這自然是打趣的話。彼得的一個朋友曾經(jīng)告訴我,目前這筆基金高達40億美金,而未來數(shù)年,沃倫·巴菲特會把更多資金轉(zhuǎn)入到這個基金會之中。
他要學著把父親賺來的巨額財富悉數(shù)捐掉。彼得說,父親曾經(jīng)和蓋茨夫婦來到中國,當看到成千上萬的人在工廠和田間勞動時,他的反應是,“那座山坡上不知有多少比爾·蓋茨正在干活?”“我想,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平等,這可能是我想做的事情”。于是,彼得和太太創(chuàng)立了NoVo基金會,致力于改善全球女性和女童的生存境遇。
每年春季,平時平靜異常的奧馬哈將會迎來世界各地的巴菲特擁躉,整整兩天的股東大會熱鬧非凡。“過去十年間,我都有參與,每次回到那個我長大、我父親依然在居住的地方,看到到處都是車,人們四處拍照,拍我和那個房子”。
正像沃倫·巴菲特在兩周前的股東大會上所披露的,無論誰會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下一任CEO,彼得的哥哥霍華德·巴菲特都將作為非執(zhí)行董事,成為其制衡人。“他很努力,不希望辜負父親的期待。但無論如何,我父親是不可替代的。”彼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