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觀察報 王雋/文 每座著名的城市都有屬于它的關鍵詞。
這些詞你不會陌生,即便你沒有到過那里。它們充斥在各大旅行社的廣告單頁上,單薄地構(gòu)建起這些城市的面孔,如果單純跟隨著它們?nèi)ヂ眯校敲慈ヅc不去也沒多少差別。比方說,你沒到日本前就知道要去看櫻花,泡溫泉,吃拉面,夜觀東京塔,你匆匆忙忙地按圖索驥,生怕漏掉了某一項“必去經(jīng)典景點”,那不如在家里看觀光片吧。
關鍵詞并沒有錯,它一定是那里最有代表性的景致或紀念品。有時候是這座城市最初走向世界、擴張旅游市場時的自我宣傳,有時候來自于各國游客——特指跟團游客因為固定旅游線路帶來的“刻板印象”。然則,當?shù)厝藢@些“刻板印象”只能聳聳肩,這些詞與他們的生活通常沒太大的關系。
若你去到城市旅行,在那些關鍵詞的背后,請給自己一點點時間,尋找城市的細節(jié)。因為這些著名的城市,說到底是由多年來形成的氣質(zhì)構(gòu)成的。那些關鍵詞不過是吸引你來的第一步,當你踩在城門里時,前人總結(jié)出的“刻板印象”是保留還是打破,當由你自己來決定。
我站在阿姆斯特丹的“城門”里的第一時間,就聞到了后巷Coffee Shop里的大麻香。
就著難得的大麻香,再一次仔細查看Google地圖,被運河貫穿的小城區(qū)與難得的晴好天氣,提供給這次旅程一個極佳的方案:換不同的角度看它,遠近高低各不同。
坐船
有水的城市會獲得更多的喜愛,大概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古老的、并不日常的交通方式,坐船。在這個世界的低洼之城,用最低的視角觀察它,是件很妙的事。
狹窄的運河河道里有玻璃平頂?shù)男〈虏皇峭荆織l船都坐不滿。緩緩前行,與船屋的距離有時只有一米多。歐洲的主人們都不喜歡拉上窗簾,青天白日的,那些樣板間式的房子就一棟一棟地在你眼里了。看一個國家的設計感,不一定非要去某個著名的建筑,路過的幾十間船屋,少有雷同,墻漆的選擇、家具的擺放以及小甲板上的花園與庭院,都是主人的心思。相比之下,中國人家居的雷同感實在太強了。抱歉,同胞們,忍不住又要吐槽了。
三條運河像扇子一樣鋪在城市里,沿岸都是典型的荷蘭式排屋,一米寬的窄門,巨大的玻璃窗,屋內(nèi)有螺旋狀不到一米寬的傳統(tǒng)阿姆斯特丹式樓梯,每家的屋頂上都有一個看著很結(jié)實的鐵鉤。如果放在上世紀90年代正大綜藝的“世界真奇妙”單元,李秀媛一定會問你,“這是做什么用的呢?”早先政府收稅是按門的寬度,所以窄門大窗就成了固定的建筑模式,家具、鋼琴都從窗戶運進屋里,頂上的鉤子就是用來吊“大件兒”的。乘船那天陽光大好,岸邊一戶人家正在翻修舊屋,工人們倚著已經(jīng)有點歪的房子搭了個簡易的“電梯”,用樓頂?shù)你^子安裝了滑輪吊索,敲掉的舊磚運下來,油漆桶運上去。穿著工裝褲的年輕人坐在一樓門前的臺階上休息,腳邊放著一罐啤酒。能比較容易地體會到藍領階層的幸福感,大約是在歐洲旅行的一大特點。
我坐了兩次船。出于一個人出行的顧慮,晚上沒有獨自去紅燈區(qū),坐船便自由自在地看到了。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qū),不是只在一條街或者幾條街,而是自老教堂(OudeKerk)往南的一塊范圍里都有,游客們?nèi)サ氖敲芗瘏^(qū)。但在運河邊,也有三五盞紅燈。游船途中一位中國先生嘆道:“經(jīng)濟不景氣,她們精氣神也差了許多,長相上也不如前幾年來的時候好看了。”
夜里乘船附贈了一個彩蛋。為躲避對面美國來的話癆大叔,把頭扭向窗外時,不小心撞見了船屋里法式熱吻的一對兒。那時如果有人拿相機對著我,拍下來的照片大概是對“大吃一驚”最直白的詮釋了。
騎車與步行
并不是每個城市都像阿姆斯特丹這樣容易租到自行車。同樣是荷蘭,小城馬斯特里赫特與代爾夫特就找不到租車店。租車不麻煩,提交信用卡與護照即可,一般8歐一個下午,6點之前還車。常住的可以按月租。
他們騎車的范兒很好。車后座大多裝有各色的布袋子,用來載物。布袋子不便宜,一些品牌出的設計感強的要幾十歐到一百歐。
在運河邊騎車是很舒服的。人不多,車也不多,最重要的是,空氣太好。年輕人把車騎得飛快,就算是我這樣的外來客,上路十分鐘后就不再需要地圖了,錯過了一個路口,幾十米外又有一座橋可以轉(zhuǎn)彎,大可不必擔心,大方向上沒錯就OK了;爸爸媽媽們騎的不太一樣,有一個前置的車斗,里頭放一個娃,外加一捧剛買的花,一袋子新鮮的面包,慢悠悠地蹬回家。
當然,那里的自行車對于小個子來說還是有些高。等紅燈時高個兒的荷蘭人腳一撐地就停住,我只能跳下來,實在辛苦。于是,騎了半天就開始走路。
乘船時看不清的門牌號碼與各色路標、運河邊的舊書店與肉類食品櫥窗、老婦人在門口收拾不到一平方米的迷你花圃……這些與河畔人家更接近的東西,只有走近了才能看見。幾乎走兩步就看見兩只狗、三只貓蹲在窗口,面色淡定、不焦慮,這一點動物及人,是統(tǒng)一的。
步行時,會發(fā)生交談。問路只是其中一種。路遇小畫廊,老板本來和朋友在聊天,見我進來就起身打招呼,他朋友說:“她可能是個游客,不會買什么的。”老板笑了笑,還是向我介紹他代理的藝術家,我們聊了會兒亞洲當代藝術在荷蘭賣得如何。得知我從北京來,他便說出了“798藝術區(qū)”,說有人邀約他去看看。距離便在五分鐘之內(nèi)全然消退。
還可以買花。路邊的攤頭有新鮮的郁金香,一把3.5歐,兩把5歐。幾十塊人民幣,就可以讓你在捧著報紙包裹的鮮花回酒店時,覺得自己是一個阿市市民,若再加上一包剛出爐的面包就更好了——那感覺像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并非是“崇洋”,只不過我把這看成是旅行的習慣,入鄉(xiāng)隨俗,去了鄉(xiāng)下也是這樣。
窗口
到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天,住在約翰·列儂和大野洋子蜜月時發(fā)起“床上和平運動”的那家酒店。它位于南部安靜的博物館區(qū),走到梵高博物館不到10分鐘。早晨略微有些冷,偶然一抬頭,看到了一個中年男人坐在三樓的窗臺上看書,腳邊放著一個杯子,大約是咖啡。
那個時刻我便對自己心懷感激。許多人到了歐洲為省錢都住青年旅社,但我還是在省錢之余,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晚上,住在運河邊一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和普通小單人間80歐的價錢相比,因為多了個“擁有運河景致”的大窗戶,那間屋貴了50%,但咬咬牙還是訂了。
后來的幾天就迫不及待地要搬進那個房間,因為我將獲得一個本地居民的視角:窗口。
窗戶真的非常大,沒有任何遮擋,即便你覺得潛在的竊賊很容易通過裸露在外的管道爬上三樓,我也沒看見有屋主安裝了我們在國內(nèi)常見的那種不銹鋼護欄。咖啡也擱在腳邊,看書暫緩,還有大把風景要看。
拱橋上傳來箱子滾著石板地的聲音,那是走向中央車站的旅行者,過不了幾天,住在這間屋的房客也會看見我拖著箱子走過那座橋。自行車鈴聲響起,主人帶著她的大丹狗在運河邊“晨練”——大型犬在西方生活的確比中國要舒適,至少可以出門呼吸新鮮空氣。再過一會,游船便開來了——幾天前,我就坐在那船上看著岸邊的這些大窗戶。等太陽完全升起來,放下手邊的書,看向正前方的運河,你便能理解荷蘭畫派為什么愿意從千余年的神話、宗教題材的束縛中自我解放,在畫布或木板上畫普通人的生活風貌與自然流轉(zhuǎn)的春夏秋冬——此時,3月22日中午十一點,波光粼粼的水面與那些17世紀的風景畫別無二致。
鏈接
如果你去阿姆斯特丹
1. 住店。
singel運河附近的Renaissance酒店值得推薦。運氣好的話,你會遇見一場阿姆斯特丹式的婚禮。酒店連接著一座教堂,在Renaissance預約婚禮宴席,就可以在酒店享受下午茶,而后穿過酒店與教堂的私密通道,在教堂里行禮。而后婚宴便在教堂舉行,也可以開派對。
酒店的Chantal Serno告訴我,為了保護教堂,又能讓新婚夫婦擁有美好的婚禮,他們會用燈把教堂內(nèi)部打成粉紅色。她第一次看到粉色教堂時也驚呆了。想知道阿姆斯特丹式婚禮的細節(jié),可以事先寫E-mail過去問問在你旅行期間有沒有新人預訂宴席,趕巧了不妨一試。
2. 購物。
很多人都會選擇把Shopping的地點放在巴黎,但常常得在老佛爺排隊等候。其實不如選擇阿姆斯特丹。這里的卡地亞旗艦店在博物館廣場附近的街巷里,參觀完梵高博物館,五分鐘就走到了。除了珠寶,還有款式豐富的腕表和配飾。最重要的是,因為這條街很窄,停不了旅游大巴,旅行社就不把客人往這里帶,團體客人不來的地方就是天堂了。
PS,店里有一名年輕的Sales,是當?shù)厝A人,會普通話、溫州話、粵語、荷蘭語、英語,人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