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吳海姍 各位好歡迎收看本期橙色視點,當一向被視為日本驕傲的制造業(yè)萎靡不振的時候,日本的第三產業(yè)卻在海外崛起。今年,日本商店企業(yè)的海外店鋪數量將超過5萬家。如今7-11便利店、優(yōu)衣庫、無印良品、華堂、羅森、Alldays、薩莉亞、全家等各式日本店鋪遍布中國,而且將會越來越多。他們又是如何向海外擴張的?為什么得到大家的歡迎呢?
解說:過去幾年間,日本店鋪在中國發(fā)展迅猛,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日本便利店巨頭7-11。八年前在中國大陸地區(qū),或許7-11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還是一個陌生詞匯,2004年,作為中國商務部首次批準的外資便利店,到2012年4月,據株式會社7-11提供的數據,中國大陸的7-11已達到855家,其中2011年,單在北京新開的7-11就達到50家。同時,2011年北京7-11單店銷售額在全球排第二,日銷售額達到1.91萬元人民幣,相比于2010年增幅超過20%。
吳海姍:日本的便利店不僅是在中國,而且是在全球都很受歡迎的,比如說在北京很常見的seven-eleven,它就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在北美地區(qū)設店,然后在亞洲地區(qū)設店是屬于比較晚的,在03年、04年之后才開始快速發(fā)展。 這種小便利店非常受歡迎跟它們的服務是有關系的,這也是我采訪seven-eleven的社長的時候,井阪隆一他講了他特別引以為豪的是seven-eleven的服務。那這種服務不僅包括態(tài)度,我們進seven-eleven的時候都會感覺到便利店里的員工態(tài)度是非常好的,更多的是它在商品的服務、種類方面給人們提供了一種便利。
主持人:在5月28日至6月1日召開的第一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京交會”)上,株式會社日本7-11社長井阪隆一、良品計劃株式會社社長松井忠三等日本商界領袖紛紛介紹了其雄心勃勃的中國擴張計劃。
解說:另一家日本零售業(yè)公司——良品計劃株式會社三年多以來在中國也有飛速發(fā)展,無印良品經營的范圍包括化妝品、服裝以及日用品。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設第一家店,截至目前,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已有42家店鋪,同時在香港有10家,臺灣有25家。
主持人:2012年,7-11和無印良品都打算加快其在中國的開店速度。不過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日本商鋪在中國的競爭勁敵也是日本同類企業(yè)。7-11的對手是日本的另外兩家便利店羅森和全家,而無印良品躲不過的是和自己有一部分業(yè)務交叉的日本服裝企業(yè)——優(yōu)衣庫。
解說:松井忠三表示,他不認為優(yōu)衣庫會影響到無印良品的經營,反而會起到協(xié)同作用。而井阪隆一對與羅森和全家的競爭也非常自信。7-11與排第二的日本便利店羅森相比,不管是在店鋪數量、銷售額還是利潤方面都有絕對的優(yōu)勢,銷售額是羅森的兩倍,利潤則在羅森三倍以上。
吳海姍:其實像這些大的日本的商店,它在日本是有很長的歷史,它的品牌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在我們中國,我們同類的企業(yè)很少有可以跟它競爭的。比如說這種便利店我們中國很少有名聲這么大、覆蓋范圍這么廣的店。它們在中國遇到的情況,我覺得一方面是政策環(huán)境,另一方面是經商環(huán)境。比如說在政策環(huán)境方面,在日本這種小便利店里面會提供一種金融服務,它可以代替部分的銀行職能,可以去交水電費,可以去取錢、存錢,但是在中國沒有。在日本便利店也會進社區(qū),但是中國規(guī)定的是社區(qū)不可以開伙,所以便利店是進不去的這些便利店它需要在店內進行菜品的炒制,所以這是政策方面的限制,它們需要得到中國相關部門的許可才可以進去。另外一個方面可能就是商業(yè)方面,就跟無印良品的總裁松井忠三講的,他說在中國他如果想開店,他必須跟開發(fā)商搞好關系,因為在他們的經營成本里面商店的租賃是一項非常大的開銷,可能會占到他銷售額的15%左右,他需要去跟開發(fā)商搞好關系才能租到商店,這也是不同的商業(yè)環(huán)境對他們的挑戰(zhàn)。
主持人:同樣是在中國的擴張,但7-11便利店和無印良品所選擇的策略幾乎完全不同。7-11是密集開店,而無印良品則是廣泛經營。開店的方式也不同。7-11店鋪擴張的傳統(tǒng)方式是特許加盟,無印良品選擇的發(fā)展方式則是直營店,也就是要有經營權,而且要求控股。
解說:7-11在中國大陸的855家店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四個城市,最多的是廣州有550家店;而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的41家店鋪分布在21個城市,最多的是在上海有8家,其他很多城市僅有一家店。7-11的經營宗旨是和當地建立更貼近的密切關系。不過在不同城市,7-11公司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而無印良品除了在挪威和瑞典有一些加盟店,其他都是直營店。不過在籌資方式上在不同地區(qū)也有不同的選擇。
吳海姍:其實它們的不同很不同,全家、羅森、seven-eleven它們基本都是密集開店,會顯得有一種劃地而居的傾向,在北京就沒有羅森或者全家。密集型開店也是這些便利店的目的,為了給人們提供方便,比較近的話會有利于它們的物流,能夠節(jié)省費用,也對環(huán)保比較有關系。但是對一些需要打開品牌的東西比如說無印良品,它需要的是擴大它品牌的影響力,所以會擴大它的營銷范圍。另外一個方面它們不同的就是有的是采取加盟店的方式,有的是采取直營的方式,無印良品基本上都是直營,因為為了保證質量,這些它們自己品牌的東西,那便利店都會采取加盟的方式為了適應當地的需求。
主持人:包括日本在內的發(fā)達國家第三產業(yè)已占到GDP的70%以上,而中國剛50%左右。所以中國今后在這方面還要加大比例。在中國未來發(fā)展過程當中,我們希望當地的零售業(yè)也可以參考或者借助日本商店的一些商業(yè)模式和經驗,取得我們自己在零售方面的一些優(yōu)勢。好感謝收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