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綜合報道 據證券時報網報道 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各地穩(wěn)增長的序幕隨之拉開。近日,寧波、南京、長沙等地區(qū)先后出臺一系列穩(wěn)增長的地方政策,其中,長沙出臺超過8000億元的投資計劃,預計未來五年每年投資額在1600億元左右,而有消息稱,貴州或將出臺3萬億元發(fā)展規(guī)劃,擬8月份公布。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對于地方政府的大刀闊斧,市場人士紛紛擔心此輪投資會成為地方版的“四萬億”。經濟學家郎咸平在其微博上評論稱:“這情況就好比給病入膏肓的病人猛打強心針,最終會在短暫興奮后,陷入更深危機,這些亂投資又得老百姓買單。”
經濟學家馬光遠也強調,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比經濟下滑更危險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穩(wěn)增長”的煙幕彈下,再次拿出龐大的投資計劃,將政績留給自己,將債務留給銀行和后人。
而在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教授宋頌興看來,對于投資的態(tài)度并不能“因噎廢食”。他認為,長遠來講,消費是主力,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大規(guī)模拉動消費不現實,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為了穩(wěn)增長,有效的投資是目前較好的選擇。
宋頌興認為,此次的地方政策都結合了自身特點。中西部地區(qū)由于消費能力有限,更側重于用投資拉動,同時結合了自身的特點,比如貴州投資主要用于旅游項目。而東部地區(qū)的方向則主要為調整產業(yè)結構、保民生、促銷費。
“這一次和2008年的‘4萬億’投資不同。‘4萬億’是由中央政府審批項目、制定計劃,地方政府去落實。而這次中央選擇放權,發(fā)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和落實具體計劃。”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表示。
孫立堅強調,從效率角度講,此輪刺激政策與當初4萬億政策相比有所進步,但鑒于中國財政分權體制上的問題,這樣的刺激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后遺癥。“最好,政府還是應減少干預,以引導為主,給企業(yè)減稅,扶持公平競爭環(huán)境,那樣,才會有讓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