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觀察報 社論 穿越霧霾籠罩的北中國去往沒有暖氣的南方,或者告別繁華浮躁的都市歸去偏遠的鄉(xiāng)野;行囊空空或者大包小包;早早登上回家的行程,或者最終把鄉(xiāng)愁藏在心底,濃縮成電話里的幾句問候——這都沒有關系,家從來不會遠離我們的身邊,只是換一種方式與我們相守。不管怎樣,祝歲月靜好,祝你一路平安。
擺在讀者朋友面前的,是本報農(nóng)歷新年前的最后一期報紙。這一年,我們都在路上。我們有過做成了一件事情的欣喜,也有過半途而廢的慘淡體驗;我們曾經(jīng)激昂吶喊,也曾經(jīng)低首沉默;我們意氣風發(fā),也可能消沉迷茫,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責任——自覺承擔歷史守望者的角色,敢于發(fā)出冷靜而獨立的聲音。如果說我們努力以見證者的姿態(tài)記錄這一路的風雨,你們則以莫大的耐性和寬容,陪伴我們走過所有日子,從未丟掉那一份信任。
這一年,瑪雅人的世界末日預言最終變成了一場無傷大雅的游戲,彌漫中國數(shù)十城市的霧霾,卻讓我們相信,中國經(jīng)濟奇跡的褪色可能是一個更現(xiàn)實的預言:我們曾以為高速度的經(jīng)濟增長可以換得所有,而今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有代價:污染的河流,枯死的山林,被風沙遮蓋的村莊,城市上空骯臟的空氣。當都市的繁花似錦瞬間失色,霧霾更像身披灰袍的法師,念動咒語,宣告舊模式無可爭辯的終結。
這是我們無法拒絕的改變年代。這種改變?nèi)绻幻劝l(fā)在朝堂,就必然勃興于民間。梁漱溟先生數(shù)十年前的追問,這個世界會好嗎,放在今天依然放射著平靜的力量。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世界會更好,不過前提依然是,我們每個人都成為實踐者而不是空想家。這是一個注定不能隨波逐流的年代,如果我們不能堅定地告訴世界,我們需要怎樣的改變,并邁出自己的一步,就不會如我們期望的那樣,有一個更好的世界擺放在我們面前。
媒體始終是變革的一份子,我們也在改變。我們不會放棄理性、建設性的姿態(tài)。我們確信,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浮躁年代,這樣的堅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值得。我們希望自己可以更專業(yè)一些,變得更加可信賴。我們希望自己能夠耐得住性子,體現(xiàn)出足夠的厚度和深度。不過我們也會加快腳步,趕上數(shù)字化和移動互聯(lián)的步調(diào),以更好的方式為讀者創(chuàng)造價值。
不妨說,這也是我們這樣的媒體“回家”的路。媒體的報道原則不會改變,但報道方式和報道傳播渠道乃至刊載的平臺,的確正在發(fā)生革命性的改變。本報創(chuàng)刊時,曾經(jīng)用四張漫畫告訴讀者我們所希望擁有的品格:不沖動、不虛偽、不媚俗、不破壞。這是我們將始終堅守的 “報格”。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更積極地擁抱正在發(fā)生的媒體變革。這種變革只會使我們更強,而非讓我們失去本有的力量。
我們一直相信,是讀者和時代塑造著媒體的性格,當我們因各種壓力而困惑,甚至惶恐、甚至膽怯的時候,正是來自你們的鼓勵,讓我們堅強地前行。現(xiàn)在,行進在一條更長更多荊棘的路上,我們期待讀者諸君像過去那樣一路相伴。你們,是支撐這種變革的最堅實最溫暖的力量。
不過現(xiàn)在,請暫時放下所有那些“重要的事情”,讓我們回家吧。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停下匆匆的腳步,轉向家的方向,跟父母兄妹共守除夕的燭火。任何改變都不能讓我們忘記家的所在,這個世界會好嗎——如果我們可以樂觀,那是因為我們知道回家的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