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湛眉/文 LinkedIn作為全球最大的職業(yè)社交網站,將其中文名定為“鄰客音”,既是音譯,又傳達了其精神內核,“天涯若比鄰,海內存客音”,致力于構建人們的經濟生活,拓展人脈的同時尋求更多商業(yè)機會。在硅谷,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通常都會受到其創(chuàng)始人的強烈影響,而對LinkedIn來說,影響一詞已經不足以概括這種關系。因為它的創(chuàng)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被認為就是一個“真人版LinkedIn”——永遠掌握豐富的數(shù)據(jù),直接了當?shù)臏贤ǚ绞剑瑸槿藗兲峁椭际沁@家公司及其創(chuàng)始人的共同特點。
里德·霍夫曼在2003年創(chuàng)辦這家公司,但LinkedIn并不是他的全部,甚至未必是他最為人稱道的成就。他兼具企業(yè)家和投資人的身份,但真正指導他行為的卻是觀察家的眼光。不是僅僅專注于管理自己的公司,更不會只考慮利益去投資。在一個更廣闊的范圍內思考世界,無疑已經使他走得更遠。
2013年5月,他的新書The Start of You的中文版《至關重要的關系》已經和讀者見面,這并不是一本自傳,LinkedIn也并不是其主題,霍夫曼被稱為硅谷的“人脈之王”,而這本書所講述的便是他最擅長的部分——構建起經濟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
深度理解技術變革和多層次的人性溝通是霍夫曼玩轉網絡時代的兩大殺手锏,讓他對信息時代的商業(yè)趨勢洞若觀火,以至于硅谷的許多企業(yè)家和投資人視他為指路明燈。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 Ning 和 Mighty bell 創(chuàng)始人吉娜·比安奇尼(Gina Bianchini)曾說:“對于一些即將在硅谷出現(xiàn)的重要趨勢,他就像是一個早期預警系統(tǒng)。”而移動購物應用 Shoplick 的創(chuàng)始人西里亞克·洛依丁更表示:“如果沒有獲得他的建議,我不會進行任何重要的舉措,做出任何重要的決定。”在發(fā)展速度如此迅猛的互聯(lián)網行業(yè),棋差一招就會導致滿盤皆輸,在創(chuàng)業(yè)者的眼中,這樣的世界既混沌初開又充滿挑戰(zhàn)。該如何去迎接不期而遇的機會,又該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事業(yè)?這些正是霍夫曼試圖解答的。
非典型性硅谷人
如今的霍夫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已經不大提起自己的個人經歷。就他目前在事業(yè)上所獲得的成就而言,“過去”已經顯得越加渺小。既不曾從大學輟學或者被開除,也不曾因涉嫌盜取他人創(chuàng)意而卷入商業(yè)糾紛,更加沒有極端的性格讓他被外界指稱。他的個人履歷簡直干凈到按部就班,絕非一個外界印象中典型的硅谷創(chuàng)業(yè)者。然而,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非攻擊型企業(yè)家,卻與眾多怪才交好,收服了一票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的信任,網羅著最龐大的商業(yè)社交關系網。或許無論典型與否,霍夫曼都注定是硅谷商業(yè)社交世界里最如魚得水的一個,本質上他仍然與其他叛逆的硅谷明星們一樣,擁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執(zhí)行力,并懂得該在何時妥協(xié)。
霍夫曼的成長過程平穩(wěn)到接近風平浪靜,但卻仍然值得一說,因為他似乎比任何人都更早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這種高情商帶來的早慧在西方思維模式背景下顯得實在不尋常,最好的證明便是,他如今所做的每一項事業(yè)都能毫不費力地在少年以及青年時期尋找到蛛絲馬跡。
不讀奇幻文學的CEO不是好的哲學家,霍夫曼最早關于游戲規(guī)則的思考來源于英國作家J.R.R.托爾金的史詩奇幻小說《魔戒》,這最早是他5歲時睡前讀物,最終引領他進入互聯(lián)網行業(yè)卻不是偶然,而是必然。12歲時,他來到一款奇幻角色扮演游戲Quest Run的發(fā)行商Chaosium的辦公室,提出對這款游戲的諸多修改建議,這些妙想最終引起了游戲開發(fā)者的興趣,對方問他,你是否還愿意干點別的?幾周后,霍夫曼得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筆酬勞:127美元。他已經可以憑借此項技能自立了,然而比起這筆收益,對于游戲規(guī)則構建的秘密更令其沉迷。他開始思考,人們?yōu)槭裁赐妫渴鞘裁醋層螒蛲婕亿呏酊F?他關于第二個問題的思考已經直指社交系統(tǒng),這一思維構想將在他之后的人生中被逐漸完善,并經得起不斷的推敲和解構。
如果說年少時的經歷僅僅是興趣的養(yǎng)成,那么大學時,他關于社交網絡的思維框架已經基本形成。霍夫曼1985年進入斯坦福大學主修符號系統(tǒng)學,這一學科主要研究計算機與人類認知的關系,出于對理性思維和研究的喜愛,他一度想留在大學任教,從事學術研究。然而霍夫曼最終放棄了。“當你完成一些學術工作,它只能被很少一部分人明白,且只有一次公開出版公布的機會,但當你建立一個服務,那么你就能直接接觸到成千上萬人。”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霍夫曼大學時曾經對英國撒切爾夫人的一番發(fā)言大表異議,撒切爾說:“沒有社會那回事,只有獨立的男人們和女人們,他們組成家庭。”霍夫曼的好友曾提起:“他(霍夫曼)總對建立社區(qū)感興趣。”最終,這兩種愿望的妥協(xié)使霍夫曼就像活在商業(yè)精英中的哲學家,又或者是學者當中的企業(yè)家。好在他的特技之一便是在不同的需要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更不可思議的,他竟然會覺得那些角色都十分相似!
打造“人脈之王”
智者不做無用之功,里德·霍夫曼付出的每一段時間都沒有荒廢,斯坦福的求學生涯給他帶來的人脈資源直接影響了他之后的道路,打下了他個人商業(yè)社交金字塔底端最堅實的一層。雖然談到人脈,人們總是傾向于把它與“利用”甚至“虛偽”聯(lián)系起來,但真正穩(wěn)固的社會關系不會由那些脆弱的詞來串聯(lián)。某種程度上,你的人脈體現(xiàn)了你究竟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LinkedIn一詞本身就是霍夫曼個人的最佳注腳,相信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最高準則。2013年11月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他身上帶了3部手機,另外還有4部被留在了家里,他覺得手機在今天已經成了人們的一切,從中可以窺視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手機如同一場巨大變革的觸發(fā)機關,而你甚至不確定這場變革最終通向哪兒。霍夫曼說他主要通過這7部手機浸淫安卓系統(tǒng)。但既然手機體現(xiàn)著這變化中的世界,我們不妨把它們看作霍夫曼探知這個世界的觸角,每一條都通向復數(shù)的分支,最終構成一個網絡化的社會,且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雖然霍夫曼很早就建立了對社交網絡的認識,但他并未選擇在畢業(yè)后立即創(chuàng)業(yè),而是先后進入蘋果和富士通工作,在這些公司里,他學習到了關于產品和管理的諸多細節(jié)。1997年8月,在結束了短短幾年的打工生涯后,他開始嘗試創(chuàng)辦自己的公司。SocialNet,一個約會服務網站,業(yè)務定位為在線約會,同時也提供網上征友服務,如用戶可尋求高爾夫球友和室友等等。雖然這個想法在今天看來十分尋常,但這樣的構想在上世紀末還顯得太過超前,這一時期,人們只是剛開始在網絡上大量發(fā)布信息,這一定位的偏差,最終導致霍夫曼的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以失敗告終。后來霍夫曼在一次談及創(chuàng)業(yè)時說道:“成立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就像把自己從懸崖上扔下來,在降落過程中去組裝一架飛機。”
雖然SocialNet失敗了,但這仍然是一次非常霍夫曼式的創(chuàng)業(yè),社交網絡與人脈關系的構想貫穿他始終。不過這之后,他并沒有立即開始第二次嘗試,而是加入了他在斯坦福時的好友皮特·泰爾(Peter Thiel)創(chuàng)立的公司PayPal,畫下了他職業(yè)生涯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成就了后來的“PayPal黑幫”。“PayPal黑幫”的成員包括:對沖基金Clarium和Founders Fund風險投資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皮特·泰爾、社交游戲公司Slide的創(chuàng)始人麥克斯·拉夫琴、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的合伙人羅洛夫·博沙、商鋪點評網站Yelp首席執(zhí)行官杰里米·斯多普爾曼、視頻網站YouTube創(chuàng)始人查德·赫利和陳士駿、移動支付公司Square首席運營官基思·拉布伊斯等。他們和霍夫曼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曾在PayPal早期供職,并在PayPal被出售給eBay,早期成員紛紛離開后仍然保持聯(lián)系。
雖然優(yōu)秀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有很多,但卻極少有像PayPal這樣,能建立起一個人脈的“黑幫”。這一結果源于PayPal早期招聘時留下的烙印,就是他們都樂于招徠自己人脈關系網中的成員,也就是與他們有著共同點的那些人,而這一標準的起點是,勇于競爭、知識淵博、掌握多種語言,以及精通數(shù)學。雖然皮特·泰爾和霍夫曼性格迥異,但從這一招聘模式就可以看出,他們無疑是同類。
2002年,PayPal上市,成為達康股災后第一個掛牌的網絡公司,同年便被eBay以15億美金的天價收購。霍夫曼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放棄購買豪車的計劃,他轉而投資了硅谷第一家太陽能面板公司Nanoso-lar,Nanosolar 隨后成長為一家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的企業(yè)。同一時期,霍夫曼創(chuàng)立LinkedIn,開始幫助他人實現(xiàn)商業(yè)社交網絡的連接(link)。這一幫助他個人實現(xiàn)自我的行為準則,也將使他人獲益。
鄰客連接經濟生活
2002年正是互聯(lián)網行業(yè)遭遇冷冬的時期,多數(shù)看好LinkedIn的人并不是對它所提供的服務抱有期待,而是出于對霍夫曼其人的信心。然而霍夫曼卻相信:“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下,正是創(chuàng)業(yè)的最佳時機。因為你正好可借此大顯身手。盡管這種時候融資較為困難,但如果你能夠獲得資金,你就具備了諸多創(chuàng)業(yè)優(yōu)勢。”他選擇另辟蹊徑,因為人們最初選擇社交網站的唯一目的就是約會,如果它解決了用戶的問題,用戶就沒有理由再用。而商業(yè)社交是整個職業(yè)生涯都需要的。
雖然霍夫曼對于未來表現(xiàn)得十分樂觀,但現(xiàn)實道路仍充滿坎坷:彼時許多商業(yè)人士認為分享自己的商業(yè)人脈等同于自斷其臂;行業(yè)競爭中,F(xiàn)riendster風頭正勁,而LinkedIn的用戶增長卻十分緩慢,單調到顯得有些呆板。LinkedIn被認為過于理性,直到現(xiàn)在這種觀點也依然存在,曾有人這樣描述:“在鄰客音的商務平臺上,我認識了不少頭銜,身份、背景、資歷不同的人……突然想到在耶穌時代如果也有這么個商務平臺,那法利賽人和長老的履歷和背景一定會洋洋灑灑寫上幾頁,而耶穌卻只有三條可寫:1.身份:拿撒勒窮人;2.職業(yè):木匠;3.興趣:傳天國的福音。”
LinkedIn的界面是單一的,沒有花哨的裝飾和DIY功能,它的本體就是一張電子履歷表,如果你的工作經歷有限,它也就得不到任何有益的擴充。因為專注于實用性,所以多種板式和色彩對于LinkedIn是不可取的,這會帶來視覺上的混亂,導致你總得花點時間才能找到重點。不過實際上,這種簡潔的達成是付出了代價的,做出這樣一個逆潮流的決定并不容易。當你的競爭對手都在通過圖片、視頻、游戲來吸引用戶,你卻要固守自己的模式,而你身邊還不斷有聲音說:你錯了。
霍夫曼最終還是沒有開放視頻、游戲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地址簿功能,當知道認識的人中有誰在使用LinkedIn,用戶就開始愿意留下來。霍夫曼如今談起當初的堅持,“因為LinkedIn的最終目標是改變人們的經濟生活,改變人們推銷自己的方法,提供更多的商業(yè)機會,建立社交網絡的商業(yè)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會創(chuàng)造價值,因為這個鏈條中的人擁有才智、資本、資源,將他們聯(lián)系起來,就會產生新的碰撞。”結果是,LinkedIn是唯一一個從第一輪社交媒體風暴中存活下來的社交網站,該網絡會員突破2億,且每一秒鐘就有三名新會員注冊。
如今,無論是用戶數(shù)量還是市值,LinkedIn都足以傲視群雄,但霍夫曼卻從來不是埋首于收益的人。雅虎前高級副總裁埃倫·西米諾夫說:“霍夫曼并不是善于運營企業(yè)的人。他更擅長在更廣的范圍內思考世界,而不是操心企業(yè)的成本和利潤率。”霍夫曼做天使投資人甚至比運營一家公司更出類拔萃。布萊特·泰勒說,“他樹立了創(chuàng)業(yè)家互相幫助的典范。”硅谷的創(chuàng)業(yè)者總樂于向他提出問題,而霍夫曼自己最常說的則是:“我能幫你忙嗎?”
問:經濟觀察報
答: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問:在 Web3.0時代,你對LinkedIn有什么期待?
答:幾年前我曾經做過一個關于Web3.0的演講,如果說Web 1.0是基于搜索,那么Web 2.0就是真實的用戶身份和社交關系,而Web 3.0則會是真實的身份和關系所產生的龐大數(shù)據(jù)。可以說數(shù)據(jù)是下一輪互聯(lián)網行業(yè)機遇的關鍵和挑戰(zhàn)。海量的數(shù)據(jù)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通過各種網站,人們可以更輕易地獲取有用的信息。我認為LinkedIn也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切實地幫助人們更好地展示自己,并有助于規(guī)劃出更清晰的職業(yè)前景。
當然也有人對Web3.0的看法與我不同,有人認為Web3.0是基于視頻,有人認為基于手機。其實我認可移動端的重要性,畢竟現(xiàn)在手機幾乎就是你身邊的一切了,透過它你可以了解整個世界。
問:作為資深投資人,你如何判斷一個創(chuàng)業(yè)團隊和其產品的價值?
答:對投資的判斷其實更多是藝術而不是科學。你要看這件事能否對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是,你還得看這群人能否做成這件事。人們能記住的常用手機應用其實通常只有7個,如果你的產品有機會成為其中之一,那就值得投資。
問:產品太過前衛(wèi)會引起用戶的距離感,太過守舊又讓人厭煩。你通常如何把握產品升級和用戶需求之間的關系?
答:有創(chuàng)意的人常常不小心就變成藝術家,陷在自己的世界里面,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心里有明確的目標,就不會被用戶的需求隨意打亂了。當你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最終是否能得到預期效果時,就必須保持開闊的視野,并且要不斷學習,及時調整。簡單地說,就是要學會適時轉型。對于LinkedIn而言,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提高人們的求職機會,改善人們的經濟生活。在我們的網站建立初期,F(xiàn)acebook和Friendster都開放了圖片上傳分享與在線游戲等功能來吸引用戶,因此很多人會說,LinkedIn也應該提供同樣的功能。但我們最終并沒有那么做。我們是要建立社交網絡的商業(yè)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會創(chuàng)造價值,因為這個鏈條中的人擁有才智、資本、資源,將他們聯(lián)系起來,就會產生新的碰撞。事實證明,我們做對了。
問:創(chuàng)業(yè)者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做出調整和轉型?
答:對于你的理想,要有一些自信,但絕對不是盲目的自負。請不斷地用數(shù)據(jù)、伙伴們的回饋,來印證你的假設。不懈的堅持與靈活的變通其實是可以兼顧的,事實上這兩者缺一不可。堅持,要求你看清前面的路;靈活,決定你能夠向他人學習,從而知道市場在怎樣運轉。最后的決定權仍然在你手里,需要你自己去判斷和衡量,你只能不斷地去學習和感受市場的變化,又不能輕易向困境屈服。
就LinkedIn來說,其實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的模式,但這不意味著它沒有做出過任何調整和改變。2003年6月我們推出了一個地址簿功能,通過這一功能你可以知道你的聯(lián)系人中有誰和你一樣在使用LinkedIn,這一功能的推出造成了用戶的爆炸式增長,說它拯救了LinkedIn也不為過。地址簿和我們網站的初衷相一致,就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商業(yè)聯(lián)系。
在大方向上想要正確地掌舵,一般而言,最好立足于一次巨大變革的前沿而非后方,這是科技行業(yè)的經驗之談。但是,何時才應該做出變化卻是一個藝術性與科學性兼?zhèn)涞膯栴},需要我們將自己的直覺與能收集到的最佳反饋或數(shù)據(jù)結合起來分析才行。
問:LinkedIn的界面以簡潔著稱,為了堅持這一特點,你們是否在其他功能上做出妥協(xié)?
答:這種妥協(xié)會一直存在。因為人們的履歷各式各樣,為了使界面看起來更加直觀和實用,我們不能開放很多個性化的設置,否則用戶界面會顯得非常混亂,從而無法更好的為人所用。有的用戶會對這一點產生不滿,因為他們想要完全掌控自己的頁面,自行調整顏色、圖案以及布局。其實開發(fā)這些功能從技術上來講很簡單,但LinkedIn沒有這樣做,因為從產品的實用性來講,這是得不償失的,界面的混亂會使人們不那么容易發(fā)現(xiàn)彼此,而LinkedIn的真正目標是讓人們的經濟生活變得更加高效,簡潔對此至關重要。
問:社交網站建立起來的是弱關系,美麗說創(chuàng)始人徐易容說,LinkedIn可能在中國不會那么受歡迎,因為這里的商人們非常保護自己的聯(lián)系人。他們認為自己的人脈是個人優(yōu)勢,而不會將這些公之于眾。所以那些只能是“看不見的鄰客音”。
答:LinkedIn在2003年就創(chuàng)立了,并且在美國吸引了許多不同類型的人。在它創(chuàng)立之初,確實有人并不看好,認為只有強關系才能真正派上用場,有一個投資人曾經對我說:我非常有經驗,有閱歷,積累了大把的資源,并不需要用這樣一個網站。但僅僅過了兩年,他已經每天都在用LinkedIn了,因為即使他擁有很多資源,仍然需要認識更多的人,同時也被更多的人找到。所以我始終相信,任何國家,任何文化中的人都需要社交網絡,加入進來只是時間問題。
搜索每天都在發(fā)生,而通過LinkedIn你可以更快地找到對的人,同時也被別人找到。那些通過LinkedIn找到我的人,搜索的關鍵詞并非“里德·霍夫曼”,如果他們想得到關于在線支付的建議,或許關鍵詞是paypal;如果他們想要得到投資,那么關鍵詞就有可能是“天使投資人”。過去人們以為網絡履歷表是多此一舉,但當人們意識到與更多的人建立聯(lián)系會產生的價值,人們就會去LinkedIn填寫履歷了。
問:你覺得SNS未來的發(fā)展如何?例如Facebook。
答:人們總傾向于下這樣一個結論:舊的東西會衰敗,而新生事物會蓬勃發(fā)展。不過這個結論很多時候并不正確,而我更樂于認為,社交網絡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需要在不同的世界里建立與其他人的聯(lián)系,不管是網絡世界還是現(xiàn)實世界,這就是我為什么會投資很多社交網絡,比如Facebook,以及創(chuàng)辦LinkedIn。我認為對于建立人脈的努力不會白費,所以對于唱衰Facebook的理論我并不認同。事實上,我是Facebook股票的長期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