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投資的“熊市機會”(2)
1 | 2 |
熊市凸顯珍品價值
半個世紀以來,藝術市場曾經(jīng)歷過1987年和1998年兩次世界經(jīng)濟衰退,但兩次股災后,藝術品拍賣反而呈現(xiàn)出與總體經(jīng)濟形勢背道而馳的曲線。以蘇富比為例,當時的全球拍賣成績經(jīng)歷了坡起性的增長。
究其原因,胡西林認為:“拍賣行業(yè)之所以受到影響,主要是資金鏈問題,而對于真正的收藏家來說,永遠都是有機會的,尤其對于把藝術價值看得比投資重要的人,因為此時的拍賣價格要相對較低。而一些被投機者炒作起來的藝術品,或者藝術價值不夠頂級的藝術品,由于不再有人接盤,價格會自然會回到原位,甚至退出藝術市場。”
然而,“如果沒有投機行為,就不是市場了,但成熟市場的標志,還要看真正的收藏家的比例。在蘇富比拍賣中,中國書畫不是他們的長項,反而表現(xiàn)比較穩(wěn)定。” 胡西林比喻說,如果一瓶啤酒都是泡沫,肯定不是好啤酒;但如果沒有了泡沫,也不會是好啤酒。
“前一段時間是中國大陸的第四波收藏熱,贗品充斥,空前的多是贗品。” 陳海波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這在陶瓷領域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現(xiàn)、當代陶瓷的市場表現(xiàn)之所以比較堅挺,就是由于贗品少,相對容易激起人們的投資熱情;明窯古瓷的真?zhèn)伪鎰e難度較高,反而使許多人敬而遠之。
紐約大學教授梅建平建議,投資者要有一個長期持有的心理準備,國外藝術品的平均持有時間為30年,很難說兩三年就可以有一個很高的回報。
因此,藝術市場的重新洗牌,也是收藏家藝術鑒賞力逐漸提升的過程。“不管大陸還是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收藏家大多是成功人士,但相對來講,中國臺灣的收藏隊伍比較健康,由于發(fā)展較早,收藏理念也比較成熟,不以投機為目的,不在乎金融市場下滑,買自己喜歡,買自己合適。”胡西林告訴《投資者報》。
1 | 2 |
- M-ART藝術展 | 2008-10-17
- 音樂節(jié)上裝飾品 | 2008-10-17
- 創(chuàng)意集市 | 2008-10-17
- 摩登音樂節(jié)上的潮人 | 2008-10-17
- 摩登骰子音樂節(jié) | 200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