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gggg8"></small>
  • <nav id="gggg8"></nav>
  • <tr id="gggg8"></tr>
  • <sup id="gggg8"></sup>
  •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一本岛国av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二区

    梁從誡:不只是梁思成的兒子

    經(jīng)濟觀察網(wǎng) 王雋/文 每次有人介紹起梁從誡先生,都有固定的模式:祖父梁啟超、父親梁思成、母親林徽因,然后才是歷史學家,環(huán)保志士,“自然之友”的創(chuàng)辦人,連他的去世也不例外,版面上其祖父、父母的名字也都一一出現(xiàn)。而事實上,他不只是梁思成的兒子,拋開這個“名望家族”的背景,他的思維和行為與父輩們都因時代不同而有更新、更多樣的變化。

    他騎自行車去政協(xié)開會,被門衛(wèi)攔在外面;出門吃飯帶著一個小布袋,里頭是自己的筷子;撿起同行的人扔下車的礦泉水瓶,這些細節(jié)構成的梁從誡,是一個不喊低碳口號,卻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人。

    梁從誡是學歷史的,他本來在大學里教書,做教授,研究歷史,寫文章,那是一份對文人來說還算合適的工作。五七干校的勞動結束后,他開始做編輯出版的工作,編一套《中國大百科全書》,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接觸到了環(huán)境污染問題。在讀者的來稿中,他第一次知道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以巨大的污染作為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代價,現(xiàn)狀險惡,關心的人卻寥寥,這算是后來梁先生投身環(huán)保的一個伏筆。
    人往往是為心所動。沉寂幾年后,梁從誡開始了他認為最有意義的事,他從出版社辭職,去教書,然后又辭職,不再做歷史學教授,因為“中國不缺我一個歷史教授,但是缺少做環(huán)保的人”,著手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個環(huán)保NGO,自然之友。

    1994年3月,中國文化書院“綠色文化分院”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梁先生取名為“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從最開始,他就把自己與環(huán)境放到了平等的位置,“和環(huán)境做朋友,做該做的事”。

    “自然之友”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于在昆侖山頂燒掉400張藏羚羊皮,為野牦牛隊籌款40萬支援他們的拯救藏羚羊行動,那是1998年,梁從誡66歲,他登上了昆侖山頂,點了那把火。而在十幾年的歷程里,梁先生帶著自然之友,從保護滇金絲猴到阻止怒江建壩,到繼承父母遺志保護北京四合院,有預見性在1997年就建議首鋼搬遷到曹妃甸,提案政府治理周口店人類遺址的粉塵污染……經(jīng)常采訪他的環(huán)保記者回憶道,那幾年,梁從誡老得很快,到2003年,他已經(jīng)很難像5年前那樣上4000多海拔的藏區(qū),身體越來越差。
    與其他的草根環(huán)保NGO不同,梁先生做了幾年的政協(xié)委員,也因為有一定的影響力,很多聲音能被政府部門聽見。2004年,怒江建壩的事件在多方干預下,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溫家寶批示“暫停怒江建壩”。雖然不知道這里頭有幾成功力是NGO的努力,但是梁從誡一直對這樣的結果表示懷疑,“如果領導沒聽到這些聲音,怎么辦呢?”民間的聲音什么時候才能通過制度化的渠道傳到上級,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位媒體人在撰寫祭文時說,每個人都可以是梁從誡。這是一句通用語,但做起來卻太難。梁先生當然也知道做環(huán)保的難處,他把這比作“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zhàn)爭”,梁先生說,“不能因為贏不了就不打,就像你知道人總是要死的,不能因為這個就不好好活了。”

    經(jīng)濟觀察網(wǎng)相關產(chǎn)品
    發(fā)布評論(共有條評論)更多評論
    網(wǎng)友昵稱:
    會員登陸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
    <small id="gggg8"></small>
  • <nav id="gggg8"></nav>
  • <tr id="gggg8"></tr>
  • <sup id="gggg8"></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