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觀察報 王雋/文
香港有大大小小50間畫廊,二樓書店數(shù)家,文藝沙龍也偶有興辦,世界上最大的兩家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把亞洲的業(yè)務中心放在這里,前些年連東南亞藝術品的拍賣專場也從新加坡移了過來,每年春秋兩季形成圈內(nèi)人的赴港高峰。
香港國際藝術展就是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生長的,它不太在意本土藝術到底蓬勃與否,交通的便利與自然連接大陸、西方的本地氣質(zhì)都幫助藝術博覽會獲得了認可,也讓“文化沙漠”四個字漸漸縮小。
市民們每年有4天時間可以看到全世界一流畫廊的作品,和北京不能比,但就香港本地來說,是不小的進步。或許,高古軒等國際一線畫廊入駐香港,也有Art HK的一份功勞。
坊間傳言,有40年歷史的、全世界最好的藝術博覽會Art Basel(巴塞爾藝博會)感受了香港的“威脅”——兩個展會時間挨得太近,亞洲藏家和畫廊主往往就進選擇香港。巴塞爾有意與香港談合作,業(yè)內(nèi)人士說:“有可能就叫Art Basel&HK。”
對話
Magnus Renfrew
香港國際藝術展總監(jiān)
經(jīng)濟觀察報:巴塞爾方面是不是提出了明確的合作計劃?
Magnus Renfrew:香港藝博會的確正在和巴塞爾談合作,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談清楚,所以暫時沒有確切的結(jié)論。
經(jīng)濟觀察報:2011年1月的“藝術登陸新加坡”雖然只是第一屆,但是反響很好,對香港會有影響嗎?
Magnus Renfrew:第一,用他們的第一屆和我們的第一屆作比較,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因為時間上差很多。第二,看一個畫展的潛力要看它實質(zhì)上的東西,從地理位置上說,香港本來就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交點,同時也是第三大拍賣交易中心,香港的領域更寬廣。第三,從輻射度上講,新加坡永遠是東南亞輻射的核心,而香港的輻射范圍更廣,既能輻射東南亞,又能輻射澳大利亞、臺灣地區(qū)和韓國,從市場的挖取度上講,香港明顯比新加坡好很多,更加國際化。
經(jīng)濟觀察報:香港有不少有錢人為他們的伴侶開了畫廊,這些人通常不具備相應的藝術素養(yǎng)。50多家畫廊就有20多家參加了Art HK。業(yè)內(nèi)有人認為香港本土畫廊的品質(zhì)與國外參展畫廊的高水平不相匹配,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Magnus Renfrew:作為一個本地出來的藝術博覽會,必須取得本地藝術畫廊的支持。香港藝術畫廊的確處于初級階段,但是Art HK幫助他們?nèi)〉昧撕芏喑删停芏喈嬂葹榱藚⒓舆@個博覽會,在積極宣傳,做好的展出,展會鼓舞了地方畫廊的成長。許多國際優(yōu)秀畫廊,如倫敦的、巴黎的,都在香港開設了分畫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香港本地畫廊的局勢。從實際的角度來說,香港本地畫廊有很強的當?shù)厝嗣}關系,他們的參加可以為展會帶來很多藏家,許多國際畫廊也接受這種做法,因為他們也是受益者之一。
經(jīng)濟觀察報:第四屆Art HK會在方向和策略上有什么改變嗎?
Magnus Renfrew:作為一個年輕的藝術展,靈活是最重要的一點,需要把思維方式放開,吸收更多的機會,有更靈活的處事方式。
經(jīng)濟觀察報:用具體的策略來說說“靈活”二字是怎么實現(xiàn)的。
Magnus Renfrew:不光是歐美的頂級畫廊,同時也要兼顧亞洲、南美等地區(qū)的畫廊。畫品小到幾萬美金,大到上億美金,讓收藏者有更多樣化的選擇性。比如我們發(fā)現(xiàn)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觀眾對Art HK有很大的興趣,我們就會著重改變以迎合他們的需求。過去我們曾認為臺灣地區(qū)、韓國、新加坡的藏家是我們的主導力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中國內(nèi)地藏家的力量越來越大,會隨著這些變化而調(diào)整展覽的內(nèi)容。
- 香港是個輻射源 201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