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愛情是奢侈品嗎?
1947年10月,巴黎上空已經(jīng)開始下起了雪,雪后的毛毛雨讓來自英國的年輕女孩多莉娜的頭發(fā)“愈發(fā)顯得卷曲”,24歲的安德列?高茲在大街上看到了她,追上去問多莉娜:“我們?nèi)ヌ璋桑俊薄癢hy not。”一段跨越了六十年的愛情傳奇就此在浪漫之都拉開了帷幕。
那是他們第二次見面。在近六十年后的《致D》里回憶時,高茲依然記得一個月前第一次相遇那天他看到多莉娜的感覺:高貴,俏皮,美得如同一個夢。當(dāng)他們目光相遇時,高茲想:我不會有機會的。這個來自奧地利一心想當(dāng)作家的猶太小子,在此之前一直是個自卑、煩躁的年輕人,“和其他女孩子待兩個小時以上我就會厭煩”。
在此后的六十年,多莉娜一直以她的方式支持和“教育”作為記者和志在寫出一套文集的作家高茲。“和你在一起我才明白,歡愉不是得到或是給予。只有在相互給予,并且能夠喚起另一方贈與的愿望時,歡愉才能存在。”
那時的歐洲,工業(yè)的發(fā)展尚未如今天徹底“將社會變?yōu)橐粋€巨大的機器”,人類尚還有一席“自我掌控的空間”,全球化的消費主義和快餐文化也尚未到來。中國還在內(nèi)戰(zhàn),社會價值觀的徹底崩潰也是四十多年后的時期。
本刊幾個月前刊登了一篇馬原的訪談,這位被譽為“先知”的作家風(fēng)流快活了一生,他曾經(jīng)覺得“愛情是人生最大的奢侈”,可在年近六十,身患絕癥,他身邊的女人毅然決然地嫁給了他,并為其生了一子之后,“我不再覺得愛情那么奢侈那么遙不可及,因為他就在我每天的每分每秒的當(dāng)中。”
這是浪子回頭的故事。馬原和高茲,兩個世界里的作家,都在用各自的故事,闡釋著愛情和幸福。
高茲在《致D》里寫道:“和你一起發(fā)現(xiàn)了愛,這份發(fā)現(xiàn)終于讓我找到了存在的愿望;它還應(yīng)該說明執(zhí)子之手的承諾為什么在日后會成為我的存在得以皈依的原動力。”而馬原說:“雖然我趕上了一個黑暗的年代,但是我遇到了一個最好的人,我有一個最好的、滿足的,可以用幸福這個詞來描述的一個家。”
這份幸福多半都是女人帶給他們的。多莉娜是個即使在大人物薩特面前依然能“表現(xiàn)出漫不經(jīng)心”的人,高茲說“我欣賞你的自信,你對未來的信心,你隨時隨地都能抓住身邊幸福的能力。”這幸福的能力,也讓高茲從一個流浪巴黎的猶太小子成為一位巴黎的著名作家和思想家。
在多莉娜身患絕癥的時候,“我們都不愿意在對方去了以后,一個人繼續(xù)孤獨地活下去。”2007年的9月,六十年前巴黎的那場相遇的雪還未來得及下的時候,他們一起在家里自殺。巴黎的上空,只飄蕩著那句話,“世界是空的,我不想長壽”。
- 愛情的使用價值 2010-08-20
- 愛的階段論 2010-07-28
- 《志明與春嬌》:最純情的“三級片” 2010-07-21
- 尊嚴有害于愛情 2010-04-07
- 戀愛中的男人 201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