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gggg8"></small>
  • <nav id="gggg8"></nav>
  • <tr id="gggg8"></tr>
  • <sup id="gggg8"></sup>
  •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一本岛国av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二区

    即時新聞:
    發(fā)布日期:2009-04-17
    作者:李剛

    一個汽車人的口述史

    李剛

      作為新中國汽車工業(yè)的開拓者,李剛參與了一汽建立、紅旗車研發(fā)、籌建中汽公司等諸多影響中國汽車產業(yè)進程的大事。以下是李剛的口述實錄。

    為造紅旗,連續(xù)96個小時沒合眼

    1948年我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學的是汽車制造,孟少農(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汽車工業(yè)技術的主要奠基人,原中科院學部委員——編者注)是我的老師。

    1952至1954年,我被派到蘇聯,參加重工業(yè)部派到莫斯科去的一汽工作組,算是“總訂貨人代表”小組吧。組里有孟少農、我、陳祖濤、潘承烈等幾個人。孟少農領導我們,他半年就走了,以后一年半就叫我負責。我們這個組為一汽籌建服務,督促和跟蹤蘇方的設計,保證一汽的建廠進度,但成員都不是一汽的人。當時所有蘇聯送給一汽的產品、工藝、建設圖紙資料,以及設計進度、設備的訂貨、派送實習生等工作都是我們經手;所有蘇聯向一汽索要的技術資料,比如說勘探資料,有關國產設備、材料資料甚至原煤樣品,毛主席題寫的“解放”手書等,也都經過我們傳遞給對方。

    1954年回國后,我就要求到一汽去,當時我28歲。我開始是發(fā)動機分廠的工程師,后來當技術科科長。我和蘇聯專家一起調試生產解放發(fā)動機,1956年投產。

    1958年夏天,接到中央要求開發(fā)高級轎車的指令,當時一汽廠長饒斌組織“廟會”,設計處出圖,照貓畫虎。設計圖出來以后,張掛起來,全廠職工搶零件、圖紙搞試制,“大躍進”就是這么干的。我們的發(fā)動機就是把一臺樣機零件拆開,你搶一個,我搶一個,按照解放卡車發(fā)動機的材料和技術條件仿造出來。裝車一試,五分鐘不到全燒了,活塞燒了,液壓挺桿磨損了,連桿軸瓦都報廢了。

    為解決發(fā)動機大量的技術問題,總廠責成我組織了五個攻關突擊隊,干了一年多。紅旗轎車的發(fā)動機,是用一臺克萊斯勒V8發(fā)動機作樣機。它的設計指標當時應該說是十分先進的。為什么呢,解放牌發(fā)動機是2000多轉,它是4000多轉,翻番了;解放牌是六缸發(fā)動機,它是V型八缸發(fā)動機,V8發(fā)動機到現在還是很時髦的;解放牌發(fā)動機是機械挺桿,它是液壓的。整機速度高,馬力大,運轉平穩(wěn),噪音低,制造精度高,選用材質精。現在來看很多零配件的設計結構還都是先進的。

    攻關的過程就不說了,相當艱巨。我認為那是我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候。三個發(fā)動機試制同時并進,一個是東風轎車發(fā)動機,一個是越野車發(fā)動機,一個是紅旗發(fā)動機。攻關初期,任務緊,我最多連續(xù)96個小時沒合眼,那時候身體也棒,根本不在乎,領著一幫突擊隊員——大都是大學里剛畢業(yè)出來的設計師和工藝師,還有技術拔尖的老師傅,沒日沒夜地干。攻關離開頂尖的老師傅根本不行,沒有他們,你光有理論、數字,圖紙畫出來沒有用。

    蘇聯專家也來過,做吉斯(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乘坐的蘇制高級轎車)發(fā)動機的主任設計師被請來幫助我們攻關。結果他沒能幫上忙,卻把我們的資料都帶回去了,我們解決液壓挺桿的資料也給帶走了。吉斯是直列8缸,只有蘇聯領導人乘坐的海鷗轎車,是V型8缸的。當時世界上搞V型發(fā)動機的只有蘇聯和美國,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德國一概沒有。而我們靠自己的努力造出了V8發(fā)動機。以后我們又參考了美國卡迪拉克發(fā)動機的特點,與我們自有的經驗糅合在一起,變成真正屬于我們自己開發(fā)的發(fā)動機了。

    現在一說到紅旗轎車,就說造型怎么合乎中國民族風格,這確實很值得驕傲;然后就說紅旗是榔頭敲打出來的,似乎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兩句話一褒一貶,完了。正兒八經就沒啥玩意兒了。其實,那一代中國汽車人對紅旗傾注了大量心血。

    但是紅旗產量很低,從1958年到1984年,一直靠解放卡車養(yǎng)著,幾乎沒有后續(xù)開發(fā)費用,25年過去,先進的變成落后的了。

    結果1984年是轎車進口最多的一年,開始大量進口皇冠用作公務車,國產轎車大概只剩下上海了。

    初次訪日,啟動一汽換型

    文革結束后,1978年年初,我任一汽的副廠長兼副總工程師。1979年,我是第一常務副廠長。1982年1月,當了一汽廠長。

    當時我認為,一汽的問題不只是產品的落后,企業(yè)的組織、管理、工藝一套東西,還是抱著蘇聯過去的那一套。許多世界先進的東西,我們不但不能接觸,而且很沒見識。我一心讓一汽從技術上翻身。

    1977年,有了一個機會。當時日本的11家汽車公司組成代表團訪問中國,國家汽車局副局長胡亮讓我全程陪同。11家汽車公司來的都是社長、副社長,非常有經驗。帶頭的是三菱汽車的社長久保富夫。我?guī)麄儏⒂^了北京,參觀了一汽,參觀了上海轎車,游覽了西湖,基本對中國汽車工業(yè)概貌有了一個了解。

    他們看了以后,很直率地說,你們的管理實在太松散了,產量也實在太低。零件和半成品在車間像搓土豆一樣丟來丟去。這怎么行呢?你們的產品,應該說從零件到成品都不合格。

    我當時就想,不行,就這么和他們接觸一次不行,我得去現場看。光我一個人去看不行,我們得有一幫人去看,要把他們的好東西全套挖出來,讓整個一汽學習學習。

    后來我把這個意思對久保富夫提出來了,我說我們得去看看。久保富夫是二戰(zhàn)中零式戰(zhàn)斗機的設計師,對中國人有一種內疚感,所以他千方百計促成這件事情。他想了很多辦法,解決關于實習費用的問題,中國去人的安全問題等。一汽當時的廠長劉守華也很支持,于是我找到機械部的副部長孫友漁。孫說,好,我贊成,不去則已,一去就要成套去。我說不能一個廠去一個人,最好就是一汽全包。孫友漁說,你這個意見對,以前去的都是這個廠一個人,那個廠一個人,最后經驗都散了。

    這樣我在1978年去了兩趟日本,二、三月份先去踩點,五、六月份帶著人去。劉守華是團長,我和總機械師王達勛是副團長,搞產品設計的,搞設備的,搞工藝的,搞質量檢查的,搞財會的,搞動力的20多人,都是一汽的精英,去之前突擊學習日語。到日本后去了一共11個汽車廠,每個廠大概呆一兩個禮拜。我詳詳細細帶著隊伍看了半年。

    回國以后,把在日本學到的經驗在全廠推廣,無論從節(jié)約資金、節(jié)約人力,還是在工廠管理、質量提高方面,成績都非常顯著。全面質量管理TQC這套東西也開始在工廠推行。然后二汽派人來學,重型派人來學,上海派人來學,南京派人來學,在全國全行業(yè)普遍推廣。

    當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們就借著這個東風再推一下,請日本人來講。1979年,發(fā)明豐田生產方式的大野耐一副社長被請來在一汽講管理、搞示范。全國幾個汽車廠都來人聽。我覺得對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那時候我就想了,讓日本廠家?guī)椭\斷診斷,一汽究竟該怎么改,要花多少錢。五十鈴、三菱、日野幾個廠都做了方案,用他們的產品,用他們的設備來改造,最少需要一二十個億。不得了,我們根本拿不出來。

    這個時候,我當第一副廠長,滿心思就是一汽的改造,一是這么多的錢我無法解決,二是一汽必須改造。于是我決心自己開發(fā)產品。我?guī)е粠腿说矫绹D了一圈,了解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汽油機。四噸卡車還在用汽油機的,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蘇聯,美國比蘇聯先進。

    回來以后我們決定開發(fā)一個性能超過美國、蘇聯的發(fā)動機,自己干。底盤、駕駛室也改頭換面重新設計,就是所謂整車完全換型的“解放141方案”,從底盤到發(fā)動機全改新的了。進口一批外國設備,提高制造精度,一共只用三個多億就夠了。1981年,141設計已經都搞好了,通過了廠內鑒定。因為投資有限,“垂直換型”也是當時提出來的設計原則。二戰(zhàn)后斯大林汽車廠換型能做到,我們一汽也應該能做到。

    中汽公司,繁榮與挫折

    正在一汽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緊要關頭,一紙調令把我調到北京,擔任中汽公司總經理。調到中汽公司,對我很突然,據說是薄一波點名。我曾經為了一汽擴產六萬輛換型的事情找過薄一波,那時候我沒錢,我爭取他同意一汽動用折舊資金、大修資金,大概能湊個四五千萬,然后再給一些銀行貸款。后來湊足了,政府沒撥款,一汽人經過艱苦努力終于把事情做成了。

    中國汽車工業(yè)公司是1982年5月4日成立的。饒斌任董事長,我是總經理。中汽公司成立的背景實際上是小平同志說的,就是要改革,改變我們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方式,要改革體制,要進行整頓。時任國家機械委主任薄一波在成立大會上提出設立中汽公司的初衷,就是要改革體制,要把以往的政府機關搞成經濟實體。

    中汽公司成立的初衷是辦成托拉斯,搞企業(yè)化改革,形成一個經濟實體。這是第二次成立托拉斯了。第一次托拉斯也是薄一波在1960年代搞的,那時候范圍很小,動靜沒這么大。

    當時經濟學家宦鄉(xiāng)寫了一篇文章《由官僚到經理》。中汽公司成立的時候,我們這些人從汽車局的官僚,都變成了經理。這是中國體制改革的一部分。中汽公司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貫徹了鄧小平同志的意圖。現在外面一說中汽公司就是“人財物產供銷”一把抓,好像是給中汽公司抹黑,實際上經營企業(yè)化必須要這么做。

    我們給公司化做了一個統一的布局。為解決當時汽車工業(yè)“散亂差”的局面,跨地區(qū),以骨干企業(yè)為龍頭,成立六個聯營公司,聯營公司經理都是中汽公司董事會的董事,理順了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的關系。聯營公司之間要競爭又要合作。當時一汽、二汽斗得實在太厲害了,在官僚體制下,一汽、二汽彼此封鎖,我們覺得不正常。于是規(guī)劃了企業(yè)之間的分工合作,同時一汽、二汽之間成立了一個友誼互助振興會,年年開會,交流經驗。但是由于有人反對,實際貫徹得并不好。

    我們這個思想從哪兒來的?來自中汽公司的顧問——美國福特的前副總裁麥克唐納、克萊斯勒的前副總裁萬寧。還有一個是我堂哥,叫李耀滋,他是中美華人協會的會長,美國工程院的院士。他們說現在組織起來完全正確,你們應該避免美國汽車業(yè)幾十年成長當中的痛苦,就是互相殘殺。你們既要有一定的競爭,同時大家互相要協作。對此,我印象深刻。

    當時要上轎車,胡耀邦、胡啟立、萬里都很支持。先是胡啟立1984年到德國去考察,回來跟胡耀邦說,我看東德玻璃鋼做的小轎車挺好,賣得也很便宜,老百姓都能買得起,耗油量也很小,我們中國為什么不干轎車呢?發(fā)展轎車是從這兒引起的。十二屆四中全會決議寫進了支持汽車成為支柱產業(yè)。

    1984年8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在北戴河召開會議,突然把還不知情的饒斌和我叫去,會上決定把我們要來的這些政策和改革成果,直接給了一汽、二汽,讓他們也計劃單列,自立門戶。站在中汽公司的立場上,我當然認為那是中汽公司的一大挫折。

    又挺了一年半,中汽公司從實體改成了行業(yè)聯合會。后來又叫中汽總公司,實際上已經過了多次的蛻變,完全不是最初成立中汽的初衷了。這個“總公司”2002年最終解散了。

    中汽公司從1982年成立,到1986年改組為行業(yè)協會性質的中國汽車工業(yè)聯合會,我覺得這是改革開放中“第一個吃螃蟹”的嘗試,有繁榮,也有挫折。別人是不是這樣認為我不知道,我認為是值得回憶的,是中國汽車業(yè)的一段輝煌。我任職的短短不過四年的時間,等于過去二十年。

    上世紀90年代,我就提出來,在引進國外車型的同時應該搞自主開發(fā)。一汽是蘇聯的產品引進來兩年后就搞自主開發(fā)的,我們當時的指導思想是,借鑒人家的基礎為我所用,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自主開發(fā),搞自主的汽車制造行業(yè)。

    有關我們的企業(yè)應由 “開放依賴型”逐步轉向“開放自主型”和自主開發(fā)轎車產品的問題上,我曾呼吁了20年。一直到2005年,我寫報告給這一屆國家領導班子,終于得到了支持。這應該是汽車行業(yè)的一次歷史性的突破和轉折。

    李剛其人

    1948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汽車和汽車制造專業(yè)并參軍;1952-1954年,赴蘇聯,參加重工業(yè)部一汽工作組;1953年回國,在一汽發(fā)動機分廠歷任工程師、技術科科長;1965年任一汽副總工程師兼規(guī)劃室主任;文革后,任一汽副廠長,1981年任一汽第四任廠長;1982年任中國汽車公司總經理,1985年任董事長,1987年離任;1982年當選中共十二大中央候補委員;1987-1997年任全國政協常委暨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當代汽車人

    上海汽車工業(yè)集團總裁胡茂元

    1968年到上海拖拉機廠當工人;1983年2月起先后任上海拖拉機廠廠長、上海汽車工業(yè)總公司副總經理、副總裁;1995年8月就任上海汽車工業(yè)集團副總裁、上海汽車副總經理;1995年9月起擔任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1999年7月任上海汽車工業(yè)集團總裁。

    1999年之后,在胡茂元的帶領下,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這兩艘上汽集團“旗艦”取得了巨大成功,創(chuàng)造了巨大利潤。2004年,上汽集團首次進入《財富》世界企業(yè)500強。

    比亞迪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

    1987年畢業(yè)于中南工業(yè)大學,26歲成為國家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成立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公司的當家產品是電池,產值一度高居全球榜首。2003年,決意進入汽車行業(yè)的王傳福,以收購秦川汽車公司的形式,找到了一條進入汽車行業(yè)的捷徑。在王傳福的帶領下,比亞迪的汽車產業(yè)逐步壯大,成為最具成長性的自主品牌之一。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1984年3月出任石曲冰箱配件廠廠長;1986年4月出任北極花電冰箱廠廠長;1995年8月成立吉利集團,生產吉利摩托車和吉利汽車。1998年8月8日,第一輛吉利汽車在浙江省臨海市下線。

    其后,憑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持續(xù)的自主創(chuàng)新,吉利取得快速發(fā)展,連續(xù)六年進入中國企業(yè)五百強,連續(xù)四年進入中國汽車行業(yè)十強。

    奇瑞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耀

    1983年畢業(yè)于合肥工業(yè)大學汽車工程專業(yè),此后在一汽工作12年半,曾任一汽-大眾總裝車間主任。當選過一汽“十大杰出青年”。作為奇瑞創(chuàng)業(yè)的“八大金剛”之一,尹同耀參與奇瑞的經營管理。2002年6月任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2004年2月起任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

    用十年時間,奇瑞建起了擁有2萬多名員工、年生產能力達40萬輛整車、40萬臺發(fā)動機和35萬臺變速箱的大型汽車工業(yè)基地。

    網友昵稱:
    會員登陸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經觀招聘 | 廣告刊例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訂閱中心 | 友情鏈接
    經濟觀察網 eeo.com.cn
    地址:中國北京東城區(qū)興化東里甲7號樓 郵編:100013 電話:8008109060 4006109060 傳真:86-10-64297521
    備案序號:魯ICP備10027651號 Copyright 經濟觀察網2001-2009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
    <small id="gggg8"></small>
  • <nav id="gggg8"></nav>
  • <tr id="gggg8"></tr>
  • <sup id="gggg8"></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