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蕓 中國宏觀調控的指揮棒,在房地產之后指向了農產品市場。
市場預期的農產品價格調控“組合拳”得到了明確政策支撐。今日,中國政府網發(fā)布消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價格形勢,研究部署穩(wěn)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其中,農產品價格穩(wěn)定是政策措施的最主要內容,國務院提出,要加強農產品期貨和電子交易市場監(jiān)管,抑制過度投機行為并取締非法交易。
調控農產品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7月份以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價格總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鄉(xiāng)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成本。
作為農產品定價中心的期貨市場,今年7月以后經歷了一輪“歷史罕見”的大漲。農產品期貨漲價幅度均在30%之上,而棉花等品種價格基本已經翻番。
農產品漲價使得CPI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似乎還有擴大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豬肉價格之前和豬糧倒掛,目前豬肉價格漲幅剛剛開始,這對通貨膨脹有著大的推動。”北京工商大學證券與期貨研究院院長胡俞越說。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幾項調控農產品價格的政策措施:首先,要確保市場供應,促進價格穩(wěn)定。進一步落實扶持農業(yè)生產的各項措施,保持農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把握好儲備糧油糖投放力度,落實好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制度。抓好冬季蔬菜生產,增加越冬蔬菜供應。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加大新疆棉外運力度。
其次,加強監(jiān)管,維護市場秩序。整頓主要農產品收購秩序,嚴格糧食收購資格審核,加強糧食收購資金監(jiān)管,取締無照收購、無證加工棉花的行為。關停違規(guī)建設的玉米深加工企業(yè)。加強農產品期貨和電子交易市場監(jiān)管,抑制過度投機行為,取締非法交易。健全價格監(jiān)管法律法規(guī),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強化執(zhí)法,重點打擊惡意囤積、哄抬價格、變相漲價以及合謀漲價、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惡性炒作行為。完善價格信息發(fā)布制度,穩(wěn)定社會預期。
漲價的本質
農產品價格飆升,各方都將目光集中在“炒作”二字上。期貨市場和大宗商品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俗稱“電子盤”)因被懷疑為炒作重災區(qū)被當作眾矢之的。然而部分市場聲音認為,期貨市場和中遠期市場其實只是農產品定價體系中的一環(huán),雖然存在投機行為,但農產品供需基本面和全球流動性過度寬松才是漲價的根本原因。
北京工商大學期貨與證券研究院院長胡俞越認為,此輪漲價最根本的驅動因素還是供需。“2010至2011年度全球范圍內的糧食缺口在4000萬噸,這不算一個小的數字。大宗商品供需已經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南非標準銀行商品交易策略部負責人魏文德表示,大宗商品漲價是供需為基礎、資本為拉動力的漲價,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性泛濫和新興市場日益旺盛的需求聯手拉高了大宗商品的價格。“這種強勁的走勢還將持續(xù)12到18個月。”魏文德說。
實際上,相對與監(jiān)管嚴格的期貨市場,國務院提及的“電子交易”似乎更值得擔憂。在鄭州、上海、大連三大期貨交易所之外,200余家以“電子商務”為由注冊的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構筑了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類似于期貨的場外交易市場。由于監(jiān)管真空,此類“電子交易”經常爆出炒作黑幕,大蒜、生姜等一系列遭到游資爆炒的品種都可以通過這種平臺交易。
“大宗商品的場外市場一直以來監(jiān)管真空,中遠期交易平臺多以‘電子商務’的名頭由地方政府審批設立,也不是真正的期貨市場,證監(jiān)會、公安部、商務部等單位都很難監(jiān)管。”證監(jiān)會人士指出。
國務院的介入使各相關部委得以凝成一股力量。今年4月中下旬,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專函至各省市區(qū)地方政府辦公廳,要求各地方政府積極行動,進一步把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排查摸底工作做細做實。
今年6月底,在國務院的指揮之下,七部委組成的調查整頓小組深入市場第一線進行肅整,規(guī)模之大、級別之高尚無前例。
- 【市場觀察】早評:經濟面出現明顯的轉勢跡象 2010-11-18
- 國務院正擬定措施抑制價格過快上漲 2010-11-17
- 國務院正擬定措施抑制價格過快上漲 2010-11-17
- 【報摘】國務院正擬定措施抑制價格過快上漲 2010-11-17
- 大宗商品多品種再跌停 爆炒資金劇烈涌出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