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姜雷/文 油荒還未走遠,氣荒苗頭已現。11月23日,武漢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日用氣缺口達到10萬立方米。一年前,蔓延全國的氣荒正是從武漢開始的。
發(fā)改委一個月前就已經意識到今冬天然氣供應的緊張局面。召集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研究的結果是: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形勢嚴峻,供需矛盾突出,保供艱巨。
中石油在其官網上給出解釋是:天然氣緊張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缺氣也有價格原因。但供需未必真正失衡,完全可以通過加大進口避免的氣荒,已經成為石油壟斷企業(yè)倒逼決策部門提價和實施價格機制改革的籌碼。
從數據上看,供需并不失衡。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1050億立方米。今年預計全國天然氣產量將達到95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缺口僅僅為100億立方米。在天然氣進口方面,僅LNG就達到了120億立方米。陸路進口方面,僅中石油一家進口量就達到40億立方米。
供需不失衡,中石油又用儲氣庫不足和調峰能力不足來說事。但實際上,只要通過加大西氣東輸二線的進口,湖北等地的氣荒完全能夠避免。西氣東輸二線設計輸氣量300億立方米,但目前每年進口僅僅40億立方米。
中石油最初還曾將二線一期的輸氣量設定80億立方米每年,但最終縮減一半。為什么縮減?正如其官網上所說,缺氣也有價格原因。目前國內天然氣銷售實行的是國家統(tǒng)一指導價格,與國際進口氣價嚴重倒掛,進口就意味著虧損,企業(yè)缺乏進口的動力,這才是氣荒的直接原因。
于是進口不足造成的氣荒成為企業(yè)與價格部門談判的籌碼。在相關報道中,我們也見到中石油內部人士的表態(tài):如果國內價格機制能夠盡早理順,那么我們安排資源進口的進度就會更快一些;反之我們只能延緩資源的進口。
言下之意很明顯,要保證供應避免氣荒嗎?那趕緊提高國內天然氣銷售價格,加快天然氣定價機制的改革,盡快與國際天然氣價格接軌。這樣我們才有進口的動力。
發(fā)改委都在為中石油喊冤:目前中亞進口天然氣價格明顯高于國內銷售價,中石油集團承擔了巨額虧損。中石油天然氣業(yè)務真的虧損嗎?表面上是這樣,西氣東輸二線輸氣目前40億立方米。粗略計算,中石油為此承擔近40億元的虧損。
從企業(yè)經營的角度,這樣的思路無可厚非。但我們忽略的是,中石油依靠壟斷,在國內天然氣開采的低成本和高盈利。占據國內天然氣80%以上產量的中石油,獨家享受著壟斷帶來的高利潤。
這種壟斷甚至比傳統(tǒng)石油領域更甚。在石油領域,至少還有中石油在下游銷售上與之抗衡。在天然氣領域,中石油占據上游80%以上產能,中游90%的管道輸送,下游也在連續(xù)擴張,形成一家獨大的上下游一體化的壟斷局面。
中石油從未對外公開過其生產國產天然氣的成本,但中石油的半年報就能證明中石油天然氣的盈利能力。上半年,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業(yè)務實現經營利潤112.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13.7%。2009年全年天然氣業(yè)務更是實現經營利潤190.46億元。
依靠氣荒這一籌碼。中石油已經在價格博弈上先下一城。過去一個月里,北京、濟南、天津等多個城市召開聽證會,對民用天然氣價格上調。之前沈陽、長沙、蘭州、重慶等多個城市亦已完成調價工作。以每立方米價格上調0.23元的基準價格計算,中石油只需要銷售不到200億立方米天然氣, 就可以彌補中亞進口氣40億元的虧損。
但這還不是中石油的終極目標。有眾多中石油專家參與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已經基本制定完畢,其核心就是實現國內銷售價格與國際氣價接軌。這也意味著,一旦實施價改,一家獨大的中石油,將穩(wěn)賺不賠,賺得盆滿缽滿。
我們并不反對中石油提出的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客觀的說,目前國內天然氣利用的確存在低效、浪費等問題。從熱值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天然氣價格偏低,并不利于天然氣資源的高效利用。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將有利于抑制生產企業(yè)低效率使用天然氣。
我們反對的是在行業(yè)壟斷背景下進行的價格機制改革,在這樣一個缺乏競爭主體的市場下,一家獨大的中石油將利用價格改革謀得更多壟斷暴利。壟斷國企的職責不能是盯著企業(yè)利潤,更要為民生負責。而不是通過漲價,讓老百姓買單的方式來解決氣荒。
- 中藥材漲價潮起 中成藥類企業(yè)普受影響 2010-11-24
- 發(fā)改委:依法加大市場價格監(jiān)管力度 2010-11-24
- 你被貶值了嗎? 2010-11-23
- 發(fā)改委:切實把握好價格調控監(jiān)管的原則要求 2010-11-23
- “負利率時代”該如何理財? 20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