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十年股市零增長
2010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金融危機后表現最好的經濟體,而我國的股市卻大跌近三成,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這是為什么?
一般而言,經濟的快速增長應該與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高增長一致,因此,GDP的增長速度與股指之間應該呈現正相關關系,至少兩者從大趨勢上是一致的。但中國股市的發(fā)展歷史卻正在顛覆了理論推導。
中國股市已經有20年的歷史,前10年的股票數量較少,我們以后10年的數據來作為分析的依據。數據表明,上證綜指2000年6月30日的收盤為1938點,2010年6月30日上證指數為2398點。十年的名義漲幅只有23.7%。再考察過去十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的累計漲幅,CPI累計上漲了22%左右(今年的CPI漲幅按3%計)。如果不考慮股權分置改革對投資者帶來的額外收益,上證指數與CPI的漲幅幾乎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過去十年股價指數的實際漲幅幾乎為零。而在過去10年中,名義GDP的漲幅估計在380%左右(2000年的名義GDP為99214億,今年則按比去年增長4萬億算,為375353億)。
如果再作橫向比較,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與GDP之間的關系。根據國泰君安的分析師李迅雷的研究結果,中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非常平庸,從凈資產收益率看,A股從2000-2003年,均低于10%,而同期無論是標普指數還是孟買SENSEX,其包含的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均在15%左右。盡管從2004年起我國A股的凈資產收益率已經明顯回升,但仍與標普相當,卻低于孟買SENSEX,但我國的年均GDP增長率卻遠高于美國和印度。
為什么我國GDP增長速度遠高于美國,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卻遜色于美國的上市公司?這與我國的公司治理大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
中國的上市公司多數被政府控制,根據大股東的性質來劃分,上市公司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大型國有企業(yè),是國資委管轄,如中國神華、長江電力、中國建設等中字頭公司;另一類公司是地方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如廣州控股、北京城建等;第三類公司是民營控股的公司,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的公司多數屬于此類。第一類公司的追求目標是做大規(guī)模,這是與國資委的考核目標直接相關的。第二類公司的經營目標是增加地方稅收和就業(yè)。第三類公司從表面看似乎與政府沒有什么關系,但現實中只要上規(guī)模的公司都必須和政府搞好關系,要聽政府的話,否則難以生存。
總之,無論股東是什么性質的上市公司,它們的行為都必須服從政府的意愿。顯然,政府的行為目標是追求GDP的增長,所有上市公司的行為也必然表現為不斷從市場融資,不斷增加投資,擴大公司規(guī)模。將多余的現金分配給股東的行為在我國的股票市場并不常見,大多數公司分紅行為都是被動的,主要是要滿足再融資的條件,其動機并非是要回報股東,而是要繼續(xù)“圈錢”。于是,出現了我國股票市場上奇特的景象,每年上市公司的分紅數量還沒有股票投資者付出的交易成本多。
當然,上市公司的上述行為不能簡單地把責任都歸咎為政府,投資者行為的非理性也是上市公司行為扭曲的主要原因。我國投資者行為往往以博取利差為主要目的,重概念、輕分紅。既然經濟的高速增長不一定對應上市公司盈利的高增長,那么,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投資理念和投資行為了。
(文章來源:10年7月7日 21世紀網)
- · IMF上調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 2010-07-09
- · 匯豐:經濟增速放緩 內地GDP下半年約9% | 2010-07-08
- · 證監(jiān)會全面放開基金專戶理財投資股指期貨 | 2010-07-08
- · 【報摘】美地質學者在中國被判刑 | 2010-07-06
- · 銀監(jiān)會顧慮風險 銀行參與股指期貨“卡殼” | 201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