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民勤(1)
1 | 2 |
南面和東面都朝向騰格里沙漠的國棟村,已經有不少曾經的莊稼被沙漠化侵襲。這片耕地在上世紀90年代末被農民放棄
經濟觀察網 林俐/文 過去一個星期里,我都在甘肅省民勤縣的一個村子里呆著。許多村民對我來這兒旅游感到不解。的確,說來旅游可能會被誤解為說反話來嘲諷民勤人,是來觀光無止境的揚塵風沙嗎?或是來嘗嘗礦物質含量過高而變苦的地下水?還是來看看村子被沙漠吞噬了沒?
每當村民反問我:“在這兒玩,感覺如何?”,我老覺得不好回答,不想違心地說挺好的,畢竟我不享受天天被沙土從發(fā)根沾到腳尖,像渾身裹了一層沙子做的保鮮膜;但我也不能過于誠實,說我能理解為什么那么多民勤人想逃離這片日益縮水的綠洲。
。
民勤夾河鄉(xiāng)路邊的小麥。農業(yè)是民勤主要的經濟來源,種小麥的農民已經越來越少,因為其他的經濟作物如葵花籽和洋蔥等的賣價更高。
收留我的那位村民,正好和那股往外逃的趨勢逆流而行。當他的兄長和父母都放棄了民勤遷移到內蒙古后,他卻選擇了辭掉在蘭州城里的工作,回到了村子里,獨自留守。
他不耕地,所以不能說是農民,按村里的說法,他是“二桿子”——不務正業(yè)。但每年春天,他總會拉上一條長長的車隊,帶著自愿者到村里來種梭梭樹治沙。其他時候他忙著搞民間組織來對抗沙漠化對民勤的侵蝕。
村里人不太了解他在做啥。雖然農民們也知道沙漠化正在加速逼近,治沙是必要的,但不可能讓他們自掏腰包種沒有收成的梭梭樹(一種沙漠植物,根部能夠固定沙子流動)。當來自城里的自愿者在種樹至體力不支時,農民們就等著被雇傭,幫忙挖坑挑水掙點零花錢。
國棟村其中一片沙漠化的莊稼,被民間組織“拯救民勤”承包下來轉變成生態(tài)林,每年春天志愿者到這里種植上萬株梭梭苗子治沙。
1 | 2 |
相關新聞
- 甘肅、青海、吉林再現三聚氰胺超標奶粉 2010-07-09
- 第一站:甘肅民勤 2010-07-06
- 第二站:甘肅張掖 2010-07-06
- 第三站:甘肅肅南 2010-07-06
- 第四站:甘肅敦煌 201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