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中國精神崛起
網(wǎng)絡版專稿 記者 歐陽曉紅 5月19日,14點28分起,一個13億的國度默哀3分鐘……
鳴咽的汽笛聲模糊了整個華夏民族的眼睛、重捶著每一個人的靈魂;我們同時在那一刻醒來并流淚不止!在我們的耳邊回旋著同一種聲音:“我能為震災做點什么?”在我們的臉上流露著同一種表情: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在一起!
那無語的39億分鐘、那沉默的7420年、那逝去的74個世紀都在追問、都在表達;那瞬間失去生命的數(shù)萬兒女,定然感知到祖國母親的哀傷、觸摸到13億顆火熱滾燙的心了吧?他們不孤獨、不憂郁,可以含笑九泉了吧?一個民族站了起來,將為他們的親人支撐起新的天空,13億人許諾將為他們的親人分憂解愁。
“5.12”這個令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14:28”這個喚醒心靈的時刻,災難奪去了我們的物質財富;但在精神上,我們卻從未像今天這般富有過;彼此間從未像現(xiàn)在這般靠近;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想要伸出雙手,去擁抱災區(qū)同胞與孤兒、去撫平他們的恐懼與憂傷。
空前的團結,空前的一致。“中國人瞬間由一盤散沙凝聚成鋼板一塊”美國軍事專家如此評論;“5.12”讓世界看到中國精神正在重新崛起。
為什么災難讓中華民族如此地凝聚在一起?是什么喚醒了久違的真情與良知?
無數(shù)幕感人畫面一次次讓我們的靈魂得以洗滌:是廢墟下孩子無辜與無助的眼神、是老師用生命捍衛(wèi)學生的義舉、是一線救援人員忘我付出的身影;是上至政府主席國家總理下至平民百姓甚至街頭乞者的慷慨解囊;“或許我們迷失太久,我們本是一家人啊”——一個古老民族沉思并低吟著……
所以,我們才會在那一刻醒來,原本就與生俱有,我們從不曾拋棄中華民族精神的真諦。
不會忘記,災難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那一刻;每顆心都深深濕潤了,卻溫暖無比;而所有這些或許是表象,本質是我們拿什么去維系中國精神?保護社會良心?
民心齊聚正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進步之根本與推動力;而民心凝聚的剎那無疑是大國崛起振興之時;我們應該珍惜并把握好這一刻,尊重這“億眾一心”、愛惜這“億眾一心”,別讓炙熱的愛心受到一丁點“冷漠”。
如此感性的13億顆心啊,動輒落淚;這不是煽情,許是情感的釋放與回歸吧;經(jīng)濟一體化社會進程當中,難免“顧此失彼”,逐漸淡薄的人際關系可能正在塵封我們的心靈與愛,生繭了、麻木了;熟視無睹了;“心靈”急需一個出口去感知、去觸摸“人間冷曖”;而災難剝去了所有的偽裝,赤裸裸地橫亙在我們面前——方式慘烈,但足夠震憾,震醒了一個民族的良知與愛心。
可還是別讓感性駕馭理性,我們需要冷靜下來,需要反思,更需要痛定思痛,災難頻發(fā)偶然還是另有其因?我們能否避免下一次的災難?或者如何讓災難損失減輕到最小程度?
社會發(fā)展離不開“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風險管理”兩個車輪,前者是開拓,也許我們無可厚非;后者保障呢?緣何還有那么多的不確定性?
雪災、地震,如果上蒼注定要以這種方式考驗59歲的共和國,倘若我們別無選擇,就讓我們以更為堅韌不拔的意志與積極的心態(tài)去迎接她60歲華誕。
國殤……眼淚……溫曖……災難面前,中國向世界證明了她的堅韌與大愛。接下來,我們還將以何種姿態(tài)與智慧延續(xù)中國精神與大國力量?
是時候思考了。
- 汶川救援官兵悼念逝者 | 2008-05-21
- 燭光點點緬懷逝者 | 2008-05-21
- “5.12”中國精神崛起 | 2008-05-21
- 惠譽:中國地震并不立即對保險公司的資本金構成問題 | 2008-05-21
- 防疫工作已經(jīng)開始 | 200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