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日下午,在北京理工大學,《2006年中國教育藍皮書》首發(fā)式上,全國政協(xié)常委、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語出驚人地提出,國家可以考慮在合適的時候,謹慎地嘗試著將一部分公辦大學,賣給民間。身為教育學博士生導師的朱,在今年的全國政協(xié)年度例會上,提交一則提案,呼吁國家盡快解決高校巨額負債,并建議國家著力發(fā)展民辦高等教育,將引進民間資本作為削平中國大學債臺高筑的策略之一。
賣大學,債轉股,疏解債務危機
北京消息人士稱,數日前,教育部高級官員在與全國政協(xié)的一次座談會上,透露出中國最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中國公辦大學債務的憂慮。
朱永新在他的提案中,建議由財政部、教育部、審計署及相關金融部門聯(lián)合成立專門委員會或調查組,對全國高校貸款負債依法全面審計、普查摸底。他說:“中國大學到底欠多少債務,像個謎,沒有人知道。”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2005年以前,中國公辦大學向銀行貸款總額達1500億-2000億元。2005年之后,大學債務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隨著大學規(guī)模急劇膨脹、高校新校區(qū)建設的突飛猛進,越發(fā)驚人。朱援引相關人士透露的數據說,時至今日,這一仍在不斷刷新的數據,可能在4500億至5000億元之間。
朱說,公立大學直接向商業(yè)銀行大規(guī)模貸款辦學,赤字運作,在我國歷史上是一項從未有過的嘗試,有其合理的歷史背景,也正面推動過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但盲目借貸、鋪張浪費、管理缺位、違規(guī)操作、道德風險等貸款辦學的弊端,也使得疏解大學債務變得迫在眉睫。少數大學運行經費和教師工資被銀行凍結,高校銀行貸款的巨大負擔,已經將一些高校拖入瀕臨破產的邊緣。
朱永新認為,對部分負債嚴重、無力償還貸款的學校,可以采取“債(貸)轉股”的形式,用優(yōu)惠的政策鼓勵民間資本介入,建立新型的股份制高校。賣大學所得,1/3支持重點發(fā)展的公辦大學,2/3由貧窮的義務教育分享。
朱說,“窮國辦大教育”是中國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以有限的公共高等教育財政能力承擔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高等教育,既顯吃力,也無必要。與其國家辦這樣多的大學,不如放開讓民間辦,把辦大學的空間留給民辦,國家集中精力財力辦好義務教育。
“就像國有企業(yè)改革那樣實行債轉股等辦法,債權變股權,實行股份制,然后國家對其盈利去向等進行控制,或者擴大教育科研,或者轉移支付貧困生等等。”
賣公辦大學,辦真正的民辦大學
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民辦大學問題頻頻曝光于媒體。先是江西藍天學院以“回扣”方式,鼓勵在校學生離校招生,而后是西安歐亞學院就業(yè)率造假,繼而是北京民辦大學打著知名大學的旗號,招攬高考落榜生,接著是湖北一民辦大學因為畢業(yè)證和學生的期待有落差,釀成大的群體性事件,最后是江西贛江學院和江西服裝學院這兩所民辦大學的學生,因為畢業(yè)證得不到教育部的承認,發(fā)生震驚世人的校園群體性事件。
朱永新說,民辦大學自身確實有很多問題。但這不是公辦大學不能轉成為民辦大學的理由。針對一些學者擔心,“國家賣掉大學,會不會導致高校只是追求利潤而忽視教學質量?”朱說,教育不是企業(yè)生產的產品,人們對其質量品質非常敏感,你不提高質量,人家就不來上你的學校,學校只能是要么輝煌要么死亡,沒有假冒偽劣的次品可以長存。惟利是圖的學校一定會死亡。
朱在去年提交全國政協(xié)的提案中,即建議國家積極而謹慎地試行大學轉制。在大學轉制的過程中,要鼓勵現(xiàn)在的民辦大學與原來的公辦大學合并,用民間資金收購屬于國有資產的公辦大學。政府或者其他機構可以暫時保留部分股份,今后逐步退出。
朱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公立高等學校的轉制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高等教育是以民間力量為主的。在國外,高校的80%以上是民辦學校,而我國80%以上卻是公辦學校。這既占用了大量的教育經費,又制約了基礎教育的發(fā)展。
他舉了一個省的例子說,2002年的教育經費總投入為160多億元,其中高等教育就占去了60多億元。一所大學的投資,往往相當于100多所農村小學的經費,甚至更多。高等教育花費了相當一部分本來就非常有限的教育經費。全國的情況也基本如此。
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專家楊東平說,目前民辦大學專科以上大學生不到10%,本科以上幾乎全是公辦的,特別是地方省市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過多,嚴重地擠壓了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其實,義務教育基礎教育才真正是公共品,必須由政府負責,而政府卻將很大的精力放在了大學上。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賣掉一部分公辦大學,是可能的。”朱說,專家們最擔心的兩個問題,一是涉及社會穩(wěn)定的問題,其實且不說那么多的企業(yè)成功地實行了轉制,與大學性質相近的眾多的科研院所也成功地進行了改革。我們應小心行事,但不應該因噎廢食。二是關于有沒有資金進入的問題?中國民間資本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們應該為民間的資本尋找更多的機會。
賣大學的好時機到了
在3月1日的北京理工大學,朱再次申述了賣掉一部分公辦大學的主張。
他建議,國家辦好10所一流國立高校,每省辦好1-2所省屬高校,有條件的地市辦好1所市屬大學,其余的大學逐步進行各種形式的轉制;國立大學要面向全國公平招生,省屬和市屬大學可對本地區(qū)學生實行適度優(yōu)惠入學政策。其余的轉制大學完全自主招生。
賣大學以后得來的經費,1/3給國立大學改善辦學條件,聘請世界一流的教師,讓他們縮小與世界著名大學在經費上的巨大差距,真正地辦成世界第一流的大學。另外2/3用于中小學,在國家短時間無法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的前提下,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提供更多的經費支持。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選擇一所國內排名前五位的大學進行轉制試點,”朱大膽地設想,“允許民間資金進入相應的學科,從學科、學院先轉制,最后建成若干民辦學院組成的新型民辦大學。”
《2006年中國教育藍皮書》主編楊東平教授,不贊成“賣掉大學”的提法,他更愿意叫“公辦大學改制”。他說,他帶的學生就在研究這個問題,他預言大學專制是必然的趨勢,遲早會走這一步。“大學是非常昂貴的投資,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或者有能力包辦之。中國公辦大學通過改制民營化是早晚的事兒。”
楊提醒與會者注意的是大學改制的制度安排問題,要在制度上鼓勵教育部門改制的積極性。比如,大連外國語學院是較早試點改制的大學,但是因為財政廳的食言,使教育廳積極性挫敗而試驗夭折了。大連外國語學院1998、1999年就提出轉制,原來遼寧省給大連外國語學院的撥款比如是100萬,后來轉制,取消省財政的撥款,按照準成本收費,大連外國語學院收費8000元,做了兩年之后,省教育廳沒有積極性了,為什么沒有積極性呢?教育廳的想法是,按照這種方式,取消行政撥款,省下的省財政撥款,如果讓教育廳來把節(jié)省的這部分錢去發(fā)展義務教育,或者辦其他學校,但是省財政廳不撥款了,省的這部分錢也不給教育廳,教育廳本身就沒有再進行大學改制的積極性了。
中國人民大學顧海斌教授,非常贊成賣掉大學。他說,高等院校本身就是非義務教育,非義務教育就不是強制的,應該與義務教育區(qū)分開來,與義務教育相比,高等教育的公共品性較弱。
顧認為可以采取合股方式、股份化方式等等,借鑒國有企業(yè)改制的方式,也可以使國立、省立、市立大學共存。他說:“至少50%的大學不應該是政府包辦的。”
那么,“賣掉大學”如何賣?
顧說,要考慮經濟安全,那些擔負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肩負國家經濟發(fā)展重大戰(zhàn)略的產業(yè)的教育項目和學校,就改得慢些,慎重些,其余放開。
“慎重當然是對的,但時機很重要。”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林莉女士說:“目前高校出現(xiàn)了債務危機,一些學校陷入還貸高峰期,我認為這恰恰是高校進行轉制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