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精英”陳曉平,本來應該在國家機關安穩(wěn)地過著喝茶看報的日子,可他偏偏“不知天高地厚”地辭了職,改變了自己后來的軌跡,成了一位投資家。
本刊記者 劉翔 / 文 劉麗杰/ 攝 26歲時,關羽還在賣紅棗;周杰倫推出專輯《七里香》;張藝謀在陜西咸陽國棉八廠當工人;張朝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26歲的潘石屹,在海南蓋房子賺到了錢……26歲時,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微博上的這個問題,引發(fā)了投資界大佬們的熱議,各種說辭層出不窮。一位名叫shelby8的博主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26歲那年的7月,不知天高地厚地從可以領取月收入超過平均水平3倍的單位辭職,變成了沒有干部職稱,沒有醫(yī)療證,沒有住所,幾乎沒有地方寄存檔案的待業(yè)青年。”這個shelby8就是青云創(chuàng)投管理合伙人陳曉平。
關于他的故事,就從這開始吧。
體制內外
上世紀60年代的“精英”,有著他們特有的,且被安排的軌跡。名校畢業(yè)、機關單位、伺機晉升……或者出國留學、海外歸來、商海博弈……總之,已成為各行業(yè)頭頭腦腦的他們,都有著一籮筐的故事和寫幾部回憶錄的經驗。
清華自動化系畢業(yè)后,陳曉平又在母校的經管學院讀了兩年研究生。之后便分到了國家機關,可沒過多久,喝茶看報的日子很快就被看到了盡頭。不安分的他曾試圖申請調動工作,但最終未果。
“檔案袋一封,‘啪’給你蓋個章,拿走完事。”就這樣,陳曉平選擇了辭職,從國家干部變成了待業(yè)青年。這不僅意味著陳主動丟掉了一份美差,而且每月兩百多塊錢的工資也沒了蹤影,那可是高于當時平均工資六七十塊錢的高薪。
頭頂“待業(yè)”的帽子才幾周,陳曉平就慌了。“后來被逼無奈,我去了外企。”他口中的無奈之地,正是大名鼎鼎的GE。
離開體制內的他,不得不搬出單位提供的住房,開始考慮租房的問題。陳說,那時他最喜歡出差,不僅因為好吃好喝,而且可以入住條件很棒的酒店,痛快地沖個涼。“昨晚還在享受星級酒店,今晚就得琢磨什么時候要搬家。那種落差非常大。”
平均每三四個月搬一次家的顛簸,和工作晉升方面的天花板,讓這位清華男再次選擇了出走。
而這次是美國。
美國十年
“我就想找個地兒,能天天沖涼。”拿到美國的工作簽證后,陳曉平把自己樸素的想法告訴了GE的前任老板。
隨后,他便開始了十年的美國生活。從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到弗吉尼亞海濱;從東部的費城,到南部的北卡, 再到香港;從獨立的咨詢公司,到家族企業(yè),再到世界500強杜邦。陳曉平了解到如何專業(yè)化地運作公司,以及制度化管理的重要。
一次休假,陳在硅谷與老友葉東相聚。早在他供職GE的時候,就經朋友引薦認識了彼時在中信工作的葉東。而那次在美國重逢更多了些“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意味。
席間,陳直言自己雖然在大公司工作不錯,但總覺乏善可陳。也在考慮加入大學同學創(chuàng)辦的IT公司,爭取在九十年代末瘋狂的資本市場軌道上,搭上一班上市的快車。但當時已是硅谷某風險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的葉東,卻建議陳接觸風險投資。
陳曉平并沒有急于作出決定,畢竟,而立之年的他不能再為“沖涼”而選擇跳槽了。
通過和葉東的溝通,使陳對VC的最初印象就是,這絕對是一個需要經驗的行當,做得時間越長就越有價值。這正中了理科男的思維模式,“自動控制系統(tǒng)理論就是說,短期內穩(wěn)定沒用,一定要長期才行。”
于是,經過反復考量后,陳曉平的名字和葉東一樣,出現在了硅谷某風險投資公司的人員名單里。他在那里開始了風險投資的生涯,收獲了投資IT行業(yè)的經驗,并充實地渡過了十年美國的最后兩年。
在云端
回國后,陳曉平創(chuàng)立了博康資本,主要提供風險投資與私募基金籌集和并購交易的顧問服務。也曾完成了包括為國內領先的軟件外包公司軟通動力成功募集行業(yè)內最大一輪風險投資(軟通動力現已在紐交所上市),以及財富500強公司并購國內最大的獨立安防系統(tǒng)集成公司的交易。
當時葉東已回國創(chuàng)立了青云創(chuàng)投,開始募集第一支致力于環(huán)境投資的基金。由于環(huán)境和清潔技術投資在當時還遠非主流,第一支基金的規(guī)模很小,公司的運作舉步維艱。葉東家人那時還在美國,他和陳曉平在北京住在同一公寓。作為老友和鄰居,陳鑒證了青云早年的成長。
幾年后,青云借助于清潔技術市場的發(fā)展和中國環(huán)境基金早期項目的成功,已躋身于知名創(chuàng)投公司的行列。面臨募集更大規(guī)模的新基金,也為團隊的擴張?zhí)峁┝诵碌臋C會。
在國內創(chuàng)投圈已有多項成功案例的陳曉平,基于對葉東和青云多年的了解,以及對清潔技術市場前景的信心,當然,還有對青云注重環(huán)境和社會價值投資理念的認同,和葉東又走到了一起。
兩人從20世紀80年代時的朋友,90年代時的同事,到21世紀初變成合伙人。相同的是友情,不同的是在利成于益的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