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經(jīng)濟觀察網(wǎng) 田蕓/文 五年前初到西班牙時的一次閑聊,徹底改變了我對“歐洲生活”的認知,或者說,向往。
和我聊天的人是在大型保險公司任職的律師,參加工作已經(jīng)15年。當她獲悉了我們兩口之家每個月的收入時,挺替我高興地說:“你們收入不錯,日常開銷足夠了,每個禮拜還能吃兩次肉。”
我雖驚愕,但看到此人說話之時面部表情嚴肅,并無半點戲弄之意,也沒敢多問,只是心里納悶:原來歐洲人這么容易滿足啊,每周吃兩次肉覺得生活很不錯了。
后來旅居歐洲四年,才慢慢明白,原來這律師小姐的話很有代表性。
再后來,國內(nèi)媒體開始大談“蟻族”,哀嘆中國人民尤其是擁有學歷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時,那個光景下,遠在大西洋彼岸的歐洲國家看起來那么美好,生活如此安逸富足。
孰不知,純凈的空氣、帶花園的洋房掩蓋著多少歐洲普通人生活的艱辛,歐洲年輕一代不僅也有“蟻族”,而且比率不小于中國。經(jīng)濟增長缺乏動力,超出經(jīng)濟承受能力的高福利日漸捉襟見肘,經(jīng)濟學家后來對歐洲經(jīng)濟的抨擊,早就在現(xiàn)實生活里以吃飯穿衣的形式表現(xiàn)的淋漓,洗滌中國人慣有的對歐洲的“憧憬”。
再后來,歐債危機爆發(fā)了……
“一千元”族
Eva是我的同事,32歲,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在一家和馬德里政府有“瓜葛”的律師事務所做行政工作,工作時間,按照西班牙較為傳統(tǒng)的模式,早上9點到中午2點半,午休2個半小時,下午5點開始工作,8點下班。
每個月,Eva領(lǐng)到手的稅后工資為930歐元。她和父母、妹妹住在郊區(qū)一套60多平的2室1廳里,為了方便搭城鐵她向父母要錢買了一輛二手車,從家里開車到城鐵站,換兩次城鐵,再倒一趟公車,早上7點半出門能趕上9點打卡。供養(yǎng)這輛二手車的花費每個月是270歐元左右。
每天中午,Eva從公司的冰箱里拿出午餐,媽媽為她準備的一個三明治,里面有幾片火腿和奶酪,有時候她帶一張土豆煎蛋餅來,慷慨地請我們品嘗,說“這是我最喜歡的午餐。”因為天天在家里吃飯,Eva每個月向父母繳納350歐元的“伙食費”。
930歐元,還剩下310,Eva精打細算,作為女孩子,她要買必備的日用品,要應付怎么也得去的聚餐,還得間歇買兩件衣服和一點化妝品——因為這段時間她認識了一個男朋友,真的很想嫁給他。
然而,32歲的她,成功出嫁的可能性似乎頗為渺茫。男朋友在一家中等公司做工程師,每個月的收入是1100歐元,兩個人都寄居在父母家里,每個月的收入全用在日常開銷,基本沒有積蓄買房子,而租房子——一室一廳的房子便宜點的也要800歐元,好似兩個人的錢加在一起也不夠。
年齡的增長似乎并沒讓Eva對結(jié)婚的焦慮加重,事實上,周圍同樣年齡的朋友同事們,70%也都還沒有步入婚姻殿堂,有的一直沒有穩(wěn)定的關(guān)系,而更多的則是和Eva類似的情況,和父母擠在一起,沒有承擔自己居所的經(jīng)濟能力。
接受過正規(guī)大學教育的Eva并不覺得自己是這個社會的淘汰者,事實上,一個名詞“Mileurolista”(一千元族)正在歐洲好幾個國家大流行:越來越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畢業(yè)后很長一段時間的薪水都在一千歐元(合人民幣9000元)上下,千元一族浮出水面,創(chuàng)造了Mileurlista這個新詞,媒體上處處可見。
匯率和購買力實際是不成正比的,以對當?shù)匚飪r的體會,1000歐元,大致的購買力相當于北京的3000人民幣。
1 | 2 |
- 駱英與黃怒波 2010-10-14
- 歐元區(qū)危機影響匯率政策 2010-10-13
- 北京禮物 2010-10-13
- 黃秋生:愛錢只意味俗氣 2010-10-13
- 中國氣象局:歐洲“千年一遇寒冬”預測缺乏依據(jù) 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