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再說汽車服務
又是一年3·15。
這是一個容易老生常談、把合理維權當節(jié)日過的日子。但在今年,在“豐田召回”事件、在中國汽車銷量井噴式增長的大背景下,還是很有必要再談談汽車的服務問題。換言之,中國汽車應該以豐田為鑒,避免出現(xiàn)注重發(fā)展速度而忽視質量和服務的現(xiàn)象。
第一,銷量快速增長凸顯了服務能力不足。
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了1364萬輛,整體增速達到了46%。若以一輛車一年保養(yǎng)三次,維修一次計算,中國汽車整體上等于一年新增了4092萬次保養(yǎng)和1364萬次維修。這個數(shù)字已經是遠遠大于目前每年新增的售后服務能力。
而若以保有量計算,上海大眾等老牌車企的保有量已經超過500萬輛,廣本、北京現(xiàn)代等也在200萬輛左右。因此,在理論上,這些企業(yè)的每家4S店要承擔大約5000輛車售后服務(當然會有很大一部分車主不會在4S店維修),遠遠大于4S店的接待能力。即便是高檔品牌也存在非常嚴重的服務能力不足問題。以奧迪為例,僅A6的保有量就接近60萬輛,理論上平均每家4S店要服務3800輛A6,要高于設計能力的一倍以上。
另外,再加之4S店分布不均、服務能力和信譽參差不齊,勢必造成一些4S店人滿為患,進而出現(xiàn)維修質量下滑、等待時間過長等問題。
第二,賣方市場更加劇了車主的弱勢地位。
2009年的非理性繁榮造就了最大的汽車賣方市場,一些平淡無奇、毫無特色的車型都要排隊、加價購車。在這種情況,苛求廠商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務,顯然是很難實現(xiàn)的。
在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車主是弱勢的。這種弱勢表現(xiàn)為話語權、知情權、技術弱勢等多方面,而車企也有意地制造了消息不對稱,并把產品維護、技術等神秘化,致使大多數(shù)消費者只能依賴于廠商提供的售后服務。
消息不對稱的直接后果是,車主大多把自己遇到的故障當作個案,而個案與廠家的抗爭力度是很小的。從豐田美國聽證會來看,也正是那些“個案”被有意無意的“忽略”,才導致了召回延誤了1年之久。
車主另外一個弱勢體現(xiàn)在話語權上。換言之,很多企業(yè)怕的是媒體曝光,而并不怕車主維權。而一些4S店怕的也不是消費者,而是廠家的罰款。
第三,4S店的模式依賴。
對于消費者來說,4S店是把雙刃劍。在模式上是,4S店就是與廠家處于一個利益鏈上,因此,在汽車行業(yè)非但不會出現(xiàn)國美、蘇寧這樣的渠道巨頭,就連城外誠、居然之類的大賣場都很難存活。這種模式,直接后果是商家是不會幫助消費者一同維權的。而在其他行業(yè),商家是本應站在消費者一邊的。
4S店的起因原本是便于廠家可以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但廠家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商機,通過一系列不平等的格式合同來束縛車主權益。例如,一些廠家規(guī)定只把正規(guī)的零配件賣給4S店,致使車主只能花更多的錢在4S店修車;再比如,絕大多數(shù)廠家都要求車主必須在4S店維修保養(yǎng),否則就不能享受故障索賠等服務。這些規(guī)定都致使沒有4S店的偏遠地區(qū)的車主,要么驅車數(shù)小時去外地的4S店保養(yǎng)車輛,要么就放棄廠家提供的服務。
第四,制度缺失下的維權難題。
汽車維權往往要涉及到技術鑒定、司法等多方面,本身就非常復雜。特別是在汽車“三包”等制度缺失的情況下,車主維權之難可想而知。
即便是汽車售后服務領域,維修本身就需要“三包”,屢修不好、真假配件、收費標準不透明等等都會影響服務滿意程度。
第五,中國汽車更應該回歸以客戶為中心。
豐田事件中,豐田章男反復強調的是今后豐田要回歸以客戶為中心。其實,幾乎所有的車企都會說自己是以客戶為中心的。但是在執(zhí)行時,往往是客戶訴求會屈服于企業(yè)的商業(yè)利益,發(fā)展速度壓倒了品質提升。
汽車市場的供不應求,會導致車企更加漠視消費者的需求。蘿卜快了不洗泥、重銷售而輕服務,這是盛世之下中國汽車的最大隱憂。若不及時調整,誰能保證那些現(xiàn)在風光無限、銷量不斷攀升的車企不會重蹈豐田之覆轍呢!
- · “賣汽車內飾品的”開賣B超 宏達經編謀求資產“精編” | 2010-03-12
- · 融資融券帶來壓力 小券商憂心18月大限 | 2010-03-12
- · CPI接近紅線 四五月或踩剎車 | 2010-03-12
- · 全年新增至少1.4萬億銀監(jiān)會籌劃小企業(yè)信貸差異化監(jiān)管 | 2010-03-12
- · “3·15”忙刪帖 | 20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