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遇難者名單
背景:7月26日晚,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遇難者詳情公布。災害已造成77人死亡,其中66人已確認身份。已經確認身份的66名遇難者中,包括在搶險救援中因公殉職的5人。另61名遇難者的姓名、年齡、遇難地點和死亡原因等,也已經一并公布。
每一個名字,都有生命的重量。止歇歡娛,讓我們記住這些遇難者。而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在災難中警醒,增強社會的防災意識,在城市建設上和衷共濟,補缺制度短板、重整防災體系、集結自救能力。從一場防災演練開始,從拓寬一條下水道開始,讓生活更有保障,讓生命更有尊嚴!
——《新京報》
公眾對傷亡數字與完整名單的知情應予尊重,不僅傷亡人數不是“敏感話題”,對每一個逝者曾經存在過的點滴追念,都會讓公共空間平添溫情。逝者已矣,準確無誤地逐一念出他們的名字,不是為了忘卻的懷念,而是為了銘刻的記取。
——《南方都市報》
66個遇難者的名字,他們的身份年齡、遇難情形,被詳細公布出來,被無數陌生人一一念出聲來,此刻,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重量,是災難的痛苦,也是一次極其可貴的進步。
——《人民日報》
大學生起薪低
背景:今年6月,教育咨詢機構麥可思發(fā)布的一項對2012年應屆大學畢業(yè)生的調查顯示,截至6月25日,2012屆本科畢業(yè)生簽約率僅為42%。根據調查,69%的大學畢業(yè)生起薪不到2000元,低于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
市場的角度看,工資的高低取決于市場供求而不是身份。某個工作崗位稀缺,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就可能獲得較高的收入,反之亦然。大學生和農民工都是一 種身份而非職業(yè)。從這一點來說,拿農民工作工資參照,本身就是一種矯情,其結果是,一邊過度拔高了大學生的社會優(yōu)勢,另一邊又矮化了農民工的社會地位,并 不利于社會平等觀念的樹立和培養(yǎng)。
——《華商報》
即便大學生工資真不如農民工,也不該戴任何有色眼鏡,畢竟這說明,我們的社會分工機制已經越來越成熟,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拋卻原有的職業(yè)歧視,給農民工 一個更為客觀的位置。誰說農民工工資就不能高于大學生了?這樣的反問,不是對“知識無用”的注解,而是一種拋卻歧視眼光的互相尊重。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