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潔塵/文 去非洲之前,做關于植物的功課,重點是三種:丁香,烏木,還有猴面包樹。
年少時候,讀戴望舒的名詩《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那個時候,沒見過丁香什么模樣,想象中,一定不是牡丹之類胖碩喜慶的花朵,想來是修長而淡雅的,否則跟愁怨不搭界。長大了點讀李商隱,《代贈》中有一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芭蕉不展,丁香結,都有蜷曲的意思,那丁香會是個什么樣子呢?但詩中丁香的意境跟《雨巷》是一樣的,反正就是一個愁字。那個時候也還是沒有見過丁香,心想,這一定是一種寒帶花卉,多半產自天生愁怨的高寒地區(qū)。那個時候,沒互聯網,藏書也很有限,查個東西真還挺麻煩,我也不具備為查一種花跑到圖書館的動力。
后來見過丁香的本尊,又去學習了一下知識。結果跟想象大相徑庭。
就花型來說:丁香花是開在花序上的,花序碩大,細長的花筒簇擁在花序上,像打結一樣,顯得十分繁茂。因那花結,丁香又稱丁結或百結花,愁怨的意象因此而來。丁香的氣味十分芬芳,是香料的重要原材料。既芬芳又憂傷,所以,丁香之喻只用于年輕美好的女子。
就產地來說:丁香是標準的熱帶植物,原產印度尼西亞,現在引種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qū),目前出產丁香的主要地區(qū)是印度尼西亞、坦桑尼亞、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國。
丁香是坦桑尼亞的國花。坦桑尼亞有個小島叫奔巴島,面積只有980平方公里,但生長著360萬株丁香,是舉世聞名的“丁香島”。奔巴島和臨近的桑給巴爾島,都是丁香生產基地,桑給巴爾島有100萬株丁香的規(guī)模,這兩個島出產的丁香,占了國際市場的80%。
丁香開花十分繁茂,有白、紅、紫、黃幾色。丁香的葉和花一樣,都含有香素,所以不僅美,而且香。我看過有描述說身處坦桑尼亞的丁香林中,“海風吹來,滿林飄香”。……好一幅勾引圖景。
我在坦桑尼亞前后呆了有十天左右,卻沒能看到這番勝景。回來一查資料,可不是看不到嘛,丁香一年可采摘兩次,花期分別在2月和12月。我是8月去的,丁香樹淹沒在旱季非洲黃綠間雜的植物景觀之中了。查資料時還有了另外一個收獲,那就是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種丁香跟非洲丁香完全是兩回事,花型花色差不多,但前者是觀賞丁香,屬木樨科,后者才是香料,屬桃金娘科。
去非洲的人,只要之前做了一點功課的人都知道,猴面包樹是非洲的標志性植物,好多照片上只要有猴面包樹,特別是看到它們在旱季里落了葉后那副大腹便便的樣子,不用看地點說明就知道是非洲。猴面包樹學名叫波巴布樹,這種樹的樹干粗壯胖大,像個大啤酒瓶,所以也叫瓶樹,長成之后樹干得十幾個成年人拉手才能圍抱一圈,果實也大如足球,甘甜多汁,是猴子、狒狒、大象等動物最喜歡的食物,所以又叫做猴面包樹。
我在旱季非洲野生動物園的曠野里,把猴面包樹給看了夠。至于說烏木,地面上當然看不到,它是由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將地面的植物掩埋于河床湖沼里,在缺氧、高壓以及細菌等各種條件的共同作用下,經成千上萬年后炭化而成。形成烏木的樹種一般來說有青岡、麻柳、香樟、紅椿、楠木、檀木等。非洲烏木又叫黑檀木,是烏木中的上品。非洲木雕舉世聞名,材質獨特,造型別致。我在坦桑尼亞買了兩個小的烏木木雕,一男一女的馬賽人半身雕像。大的我買不起也不能買,太貴不說,還太重,完全拎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