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ruth from 9/11 to Katrina》
Frank Rich/著
Penguin Press HC, The
2006年9月
經(jīng)濟觀察報 書評增刊 周乃凌/文 這本書的書名根本沒提美國前任總統(tǒng)小布什,但封面上卻有他全副武裝,手拿頭盔,披帶上陣的照片。明眼讀者立刻能體會到作者譏諷的意圖:小布什一輩子沒上過戰(zhàn)場,越戰(zhàn)時期,靠家族關(guān)系在美國本土德州的一個少爺兵團混了幾年。這段變相逃役的往事曾經(jīng)在他競選總統(tǒng)時被對手炒作過。作者來意不善,不言而喻。
佛蘭克·瑞奇(Frank Rich)是《紐約時報》的明星專欄作家,知名度與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克魯格曼(Paul R. Krugman)不相上下,以他一貫自由主義派的立場,有很多粉絲,也有很多與他勢不兩立的保守派人士。
我一向很佩服他文筆犀利,很有層次地表達錯綜復雜的敘事結(jié)構(gòu)。近年來不在美國生活,讀他的專欄,里面不經(jīng)意的提到美國文化媒體圈過去軼事和現(xiàn)在引領風騷的人物,感到很親切。所以去年年底在美國獲贈此書,連聲道謝,拿在手里很高興。
瑞奇80年代是《紐約時報》的首席戲劇評論家,影響力非常大。百老匯的戲劇,經(jīng)他一點評,效果在票房上立刻可見。寫戲評當然有很大的主觀性,瑞奇的戲評經(jīng)常被演藝界痛批,被稱之“百老匯屠夫”。 當時路透社的紐約分社在百老匯1700號,四周都是戲院,天天行走在巨幅廣告牌下,什么《悲慘人生》啦,《貓》啦,《西貢姑娘》等等,都成了我在熙熙攘攘紐約都市生活的重要座標。可是戲票相當昂貴 (路透社不許接納價值25美元的禮物,看白戲是免提),欣賞一場百老匯戲,可不像看電影那么容易,總是要等一個特別的場合,像是外地朋友來紐約,要熱情的款待時才會去觀戲。所以挑戲是一件大事,即使不看某出戲,也可以拿瑞奇的觀點來侃一侃,于是養(yǎng)成了讀戲評的習慣。
瑞奇在1994年從劇評轉(zhuǎn)向?qū)懳幕C恐芤淮危瑢谧謹?shù)在1500字左右。他從大眾文化看媒體聚焦的人物、事件、電影等等。幾乎無所不包。他很長于由特定事件引申背后的文化含義,也很善于把幾件看上去不相關(guān)的事,或橫或縱的聯(lián)系在一起,講述在大時代背景下碎片間的關(guān)系。
由于多年寫劇評的習慣,他看任何主題都像在觀戲,主人翁有個腳本,后面有導演,臺上有布景,一切都是精心設計出來的,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觀眾的反應,能否有共鳴,除了戲好不好外,還要取決當時大眾心態(tài),包括時尚跟風,逆反心理,猶豫彷徨等多方面的因素。
總之,他的專欄不落俗套,但又不覺得他刻意尋求驚人之語,可讀性很高。小布什上臺后,瑞奇找到源源不斷的虛假造作材料,一周一周評述白宮如何在全美國這個大戲臺上演的連續(xù)劇。如果百老匯戲是為了賺錢出名,那么白宮劇目組為的是把這出戲至少要維持四年的票房紀錄,保證小布什連選得勝。
當然,白宮操縱媒體報道,是新聞傳播研究的一個長青課題。開山鼻祖是《滾石》雜志記者迪姆·克勞斯(Tim Klaus), 他在70年代初寫了一本《選戰(zhàn)大巴上的記者們》(The Boys on the Bus),敘述尼克松總統(tǒng)競選連任時,他身邊的白宮新聞官對媒體捂蓋子、穿小鞋等等伎倆。三十多年后,在媒體充斥的時代,有線電視要不停地尋找刺激,互聯(lián)網(wǎng)更加重了爭奪眼球的傾向,渲染刺激勝于理性思考,編織出來的故事比事實更引人入勝,更有市場。這就是天大謊言的時代背景。
這本書主題很簡單:伊拉克沒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的武器,薩達姆和基地組織沒有真正的合作關(guān)系,美國人民被蒙騙了。2002年1月,阿富汗戰(zhàn)爭打得差不多了,白宮特別助理羅夫要制造另一個戰(zhàn)爭,爭取全國人民來支持這場新的戰(zhàn)爭,來贏取當年11月中期選舉的勝利。
那么這出戲是怎么演的?《紐約時報》名記者茱迪·米勒(Judith Miller)在布什出兵伊拉克之前一再引用不具名官方透露出的信息,言之灼灼,咬定薩達姆有核武器,給美國出兵造勢。瑞奇陳述白宮如何顛倒是非,制造假新聞,編寫出一個荒誕的故事,經(jīng)過媒體機器運作,推銷給美國人民,造成后來陷入泥潭無法自拔。
當然這個腳本是戲快落幕時才曝光的。但是在戰(zhàn)云密布時,瑞奇就很勇敢地指出,當時所謂的“愛國”情緒被政客劫持。瑞奇這番言論在當時是很不受歡迎的論調(diào)。
這出戲的轉(zhuǎn)折點是米勒因為拒絕抖出信息源被判藐視法庭而入獄近三個月。媒體一看自己同行坐牢,精神抖擻起來,白宮新聞發(fā)布會時,問題也變得尖銳了。引起一位紐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嘲笑:“駐白宮新聞團隊,居然成了記者了。”
接下來,當調(diào)查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威爾遜大使,在報上公開質(zhì)疑伊拉克是否經(jīng)過尼日利亞進口核武器配件時,白宮導演向媒體透露威爾遜的夫人是中央情報局的諜報人員,企圖轉(zhuǎn)移注意力。這種透露高度機密特殊人員的身份是嚴重的國家安全失誤,美國政府不得不成立專案調(diào)查委員會,把一連串齷齪的幕后操作抖露出來。
這個天大的謊言成了布什的致命傷,是他正義合法性最大的打擊,比尼克松在水門事件中的手段更為卑鄙無恥。因為戰(zhàn)爭所造成犧牲完全超出個人成敗,傷害到美國在伊拉克戰(zhàn)地兩方傷亡的無辜人民,應該受到嚴厲的道義譴責。
在布什的支持率連續(xù)下降時,人算不如天算,卡特琳娜颶風給美國南部帶來巨大生命和財產(chǎn)的損失。面對本土災害,布什不知所措,這場戲也就到了落幕的時候了。
但總體說來,這本書有點令我失望。也許每周一篇專欄,可以好好欣賞瑞奇的文字功力,兩百多頁的書,而且是結(jié)果已經(jīng)知道的故事,看來缺乏新意,其中太多的細節(jié),時過境遷,回頭看來覺得繁瑣。瑞奇愛用一些美國文化的符號隱喻和典故,對浸淫在大眾文化中的讀者,可能有共鳴,但是無論如何俏皮,我認為是在自說自話,超越不了美國的土壤環(huán)境。比方說這個段落:
“我們一旦套牢在戰(zhàn)爭中,沒有發(fā)現(xiàn)大規(guī)模殺傷性的武器,原來的臺詞就迅速地被拋棄,好像吉達·拉德內(nèi)扮演的艾米麗·里特拉在周六晚節(jié)目中自己理窮詞盡時,就來上一句‘算了,沒話說!’ 布什大幅轉(zhuǎn)變方向,開戰(zhàn)時如同派頓將軍(二次大戰(zhàn)名將,赳赳武夫),而后來學舌威爾遜總統(tǒng)(一次大戰(zhàn)美總統(tǒng),文縐縐的推行理想主義外交);這如同給來看約翰·韋恩(西部牛仔戲演員,頂天立地大丈夫)的觀眾,無厘頭地續(xù)上了一卷法蘭克·卡帕拉(強調(diào)無私奉獻,勤勞工作)的影片。”(第178頁)
文化的確有局限性。即使在全球化時代,美國大眾文化席卷世界的情況下,指望外國讀者讀懂這玩意兒并且會心一笑,誠非易事。
-----
周乃菱,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全球財經(jīng)新聞項目主任。
- 越學越愚蠢? 2010-04-16
- 有愛,生命才會發(fā)光 2010-04-15
- 連載五:吳敬璉傳 2010-04-06
- 連載四:吳敬璉傳 2010-04-02
- 連載五:祖國的陌生人 201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