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個浮躁的年代,人們在內(nèi)心深處仍然保留著對寧靜淡泊的敬重和向往。在一個浮躁的年代,也唯有寂靜調(diào)柔的心才讓人真正地信服。“——《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為了表明自己的合群和積極向上
我們已經(jīng)浪費了太多時間做無謂的追逐
如果跟眾人做一樣的事就能更快樂
更能討人歡喜的話
我想這世間應(yīng)該早就沒有沖突、爭斗
也沒有不開心的人了
《耕耘心田》第一季第十一期,和晶對話鄭鈞,為我們講述如何掙脫焦慮的枷鎖,保持喜樂和超脫。
對于一件事的堅持是沉浸其中
時間是檢驗一個人堅持能力的最好證明,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里,如果一個人能夠長期的專注于一件事,并為之努力奮斗,那么無論路途多么的波折坎坷,他都會達(dá)到自己的目標(biāo)。潛伏在時間里的最佳捷徑是堅持,治愈焦慮的方式之一也是堅持,竭盡全力的堅持做一件事,直到觸開和自己靈魂相契合的那扇門,以這種最簡單的方式前行,終將抵達(dá)自己夢想的彼岸。
身心不可二用 氣心不二
導(dǎo)致焦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致命的一點是內(nèi)心的煩躁不安、靜不下來。靜,要從動中修來。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心學(xué)大師王陽明便十分強調(diào)“靜”。他要求弟子靜坐,以修心、靜心,他還告誡弟子,修靜,要“到事上去練”,否則就是“坐枯禪”,遇到點事心就亂了。我們要修好自己的一顆心,即使泰山崩于前也能靜如止水,這“靜”中,有四兩撥千斤的強大力量。如此,便能不懼艱苦,不畏困難,笑看前路。
意識到焦慮出現(xiàn)比解決焦慮更重要
雖然我們身處“焦慮的時代”,但可能正因如此,我們常常會忽略去覺察我們的焦慮情緒。當(dāng)焦慮來臨時,我們來不及去分辨感受到了什么,而會本能地做出反應(yīng)去回避。這種習(xí)慣性的反應(yīng)就像它是一種極其可怕的事物,讓我們感到恐懼。生活中我們難以避免焦慮的產(chǎn)生,但可以正視焦慮并且做到接納、承認(rèn)焦慮,對于徹底自由的追求者,在下一次焦慮來臨的一瞬間意識到它的存在,并且全然接納它,就是一種緩解焦慮的方法。
碎片化的禪修有益于身心
禪修不一定非要在固定的時間地點,它的形成取決于整個人的狀態(tài)。無論何時何地,人的狀態(tài)是在純?nèi)坏挠X性中展現(xiàn);在打坐的過程中,不論心里泛起什么,只要保持開放與自省,然后放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或是沒有任何念頭生起,或者念頭在察覺之前就消失了,沒有刻板的硬性規(guī)定,那么就安住在自然的明性中即可,簡單的禪修就是如此,是一種不帶明顯行為表現(xiàn)的覺知過程。碎片化的時間堆積,量變達(dá)到質(zhì)變,禪修對于人的益處就突顯出來。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