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不知特洛伊的海倫呢?那個容貌傾城的女子,跟隨英俊青年遠走他鄉(xiāng),而她怒火中燒的丈夫誓要血洗那座城。在這個故事里,海倫似乎是中心,是導致一切狂風驟雨的導火索,但細想之下,這又與她何干?主導戰(zhàn)爭的不是她,她甚至可被物化成任何珍寶或其他令人覬覦的東西。若是沒有海倫,故事也一樣發(fā)展;若是沒有海倫,故事卻不再動人。
《特洛伊的海倫:女神、公主與蕩婦》
[英]貝塔妮·休斯 著
曾小楚 譯
理想國|九州出版社
英國歷史學者貝塔妮·休斯一邊走訪孕育海倫故事的土地,一邊探討海倫的不同面貌。《特洛伊的海倫:女神、公主與蕩婦》一書記載了歷史上人們對海倫的不同認知。美人自帶流量,她一直是話題的中心,這中心卻像一件工具,是要服務(wù)于特定目的的。
海倫是否確有其人,歷史學家莫衷一是,流傳較廣的說法為她打上“女神”的標簽,她是宙斯在人間的私生女,海倫的母親麗達曾化身天鵝,故而海倫破殼而出,傳說中的蛋殼便成為斯巴達的保護神。究其原因,或許是斯巴達人為彰顯自己古老高貴的承襲,自詡為海倫后人。一如其他民族在沒有信史記載的傳說中追溯自己的祖先,此處的海倫是脫俗的、理想化的。完美的容顏、婀娜的身姿,絕不是海倫的“懷璧之罪”,斯巴達推崇人體的自然美,少女們練習進獻給海倫的舞蹈,祈禱變美。
是神賦予了海倫無可抗拒的吸引力,讓帕里斯不計后果,讓海倫毅然出走。既是自然發(fā)生的事,古希臘人并未指摘海倫的越軌。后世卻以道德眼光審視:標榜婚姻忠貞的斥責她淫蕩放縱,不忍美人遭到唾棄的替她辯護,稱之為被脅迫的受害者。無人能得見美人、還原現(xiàn)場,關(guān)于這段舉世矚目的緋聞的討論,千百年來也在其他話題中被復刻:旁觀者充滿優(yōu)越感,用既定價值觀去臧否萬物,順便彌合粉飾他們不合時宜的后見之明。
從神壇跌落凡間,海倫不是一時的熱搜。改朝換代,人間千年,時不時地,她又會帶一波流量。譬如,在十字軍東征的時候,被瘋狂損毀的海倫像何罪之有!塑造時糅進過多少美德與憧憬,破壞時便有多少憤恨與羞辱。在中東,有人將海倫奉為信仰,或者說它代替了那些受男性主宰的主流教派,人們尋找一種截然不同的救贖。同在英國,阿基坦的埃莉諾致力于恢復海倫名譽,以武士氣概的海倫自況,立一個政治人設(shè);伊麗莎白時代的海倫卻在座無虛席的戲劇中不斷重復紅顏禍水的論調(diào)。
哪有什么真正的海倫!我們熱衷于談?wù)撌欠翊_有其人的海倫,只是要借一個由頭來表達觀點。正如那些時刻被更替的熱點,聚焦的很少是事件本身,而是更具普適性、抽離其他的意涵。能夠激發(fā)旁觀者的表達欲,才能積累更多流量,繼續(xù)發(fā)酵成熱點。再去追溯那個話題的引子,還能記得多少呢?古希臘最負盛名的畫家宙克西斯找來全城最美的五個女子,也還原不出海倫之貌。只見流量不見美人乃常事吧。
文章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樂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