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東/文 “杜蘇芮”在福建登陸,華北東北卻在暴雨中慌張。
其實京津冀地區(qū),以前并不屬于臺風的活動圈,但這次的災害卻是超乎想象的。
是我們以前設計的防澇標準不夠用嗎?還是排水系統(tǒng)修的不好?
看下近30年來的臺風帶來的災害數(shù)據(jù),大家就明白了。
91年至今,對我國造成直接經(jīng)濟損失,前十位的臺風中,有7個是發(fā)生在2012年以后。
而這10余年,不僅發(fā)生災害性天氣的頻率在增加,而且災害對人類破壞的廣度和深度也在擴大。
這種變化,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于全球氣候變暖。
南極和北極的冰蓋在大幅縮減,歐洲亞洲一些雪山上的冰川正在大量消失,北美肆虐的暴雪,歐洲的大面積干旱,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fā)。
以前我們覺得極端天氣屬于不正常,也許這些從前的不正常,未來都屬于正常,幾十年難遇也會成為常態(tài)化。
這種常態(tài)化意味著過去的城市建設時,設計的防澇標準、排水設計標準以及橋涵標準,都面臨提升。
目前經(jīng)濟內(nèi)需不足,可否考慮加大這方面的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那樣,大家以后在大雨天出門也不用太擔心,內(nèi)需也會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