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綜合施策 科學防癌”。乳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癥,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全國癌癥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新增乳腺癌發(fā)病人數接近42萬人。雖然隨著醫(yī)療的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識的加強,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逐步提升,但龐大的患病人群給全社會帶來的疾病負擔依然沉重。
另外,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發(fā)布的2003年-2017年我國女性乳腺癌數據分析,預測估計,到2030年,全國將有超過40萬例新診斷病例和超過10萬例死亡。該研究顯示,我國20歲以上女性乳腺癌的年齡標準化發(fā)病率從2003年的46.34/10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68.78/10萬人。我國20歲及以上乳腺癌女性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從2003年的每11.12/10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每11.67/10萬人。
根據“健康中國”戰(zhàn)略規(guī)劃提出:“到2030年整體的癌癥五年生存率再提高15%”。隨著治療技術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藥物的上市,我國乳腺癌治療現狀已發(fā)生巨大變化,可選治療方案日益增加。比如,近些年,乳腺癌的靶向治療、抗HER2藥物、免疫治療藥物、ADC藥物等的出現讓患者有了更多、更新的選擇。
也是基于目前國內乳腺癌的治療藥物層出不窮的情況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究竟還存在哪些待解決的臨床需求?
“乳腺癌之王”預后最差
作為當前我國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三陰性乳腺癌是所有乳腺癌中最兇險的分型,多發(fā)于40歲以下的女性,呈年輕化趨勢。其擁有更強的侵襲性,更加易于早期復發(fā),且預后較差。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副院長、乳腺外科主任醫(yī)師江一舟教授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表示,乳腺癌已經成為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近年來,中國乳腺癌發(fā)病增速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一。
“乳腺癌其實并不是‘一種’疾病,可以按照ER、PR、HER2這三個受體的表達情況分成三種不同疾病,分別是腔面型、HER2陽性、三陰性乳腺癌,對應有不同全身藥物治療手段。例如,腔面型傳統(tǒng)意義上可以用抗雌激素的內分泌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可以用抗HER2的靶向治療;三陰性在過去以化療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江一舟說,得益于抗HER2靶向治療新藥的不斷研發(fā),在上述三分類治療的模式下,HER2陽性乳腺癌生存不斷改善,我國乳腺癌患者治療效果不斷提升。
“在過去十多年,如果把所有的乳腺癌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別,在晚期乳腺癌中HER2陽性乳腺癌隨著時間的延長,患者總生存情況不斷被改善,但是腔面型以及三陰性乳腺癌的生存改善并不明顯。如此也意味著,要想提升整體乳腺癌患者的療效,后面兩種類型是要具體攻關的兩大難題。”江一舟強調。
三陰性乳腺癌是一類缺乏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HER2表達的乳腺癌,約占所有新發(fā)乳腺癌的10%-20%。這類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現內臟轉移,復發(fā)風險更高,預后較差,素來被認為是“最毒、最兇險”的乳腺癌。為突破難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歷時5年研究,通過對465例中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組學信息進行詳細分析,并于2019年繪制了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多組學圖譜,提出了三陰性乳腺癌“復旦分型”,證實基于“復旦分型”的精準治療,有望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可能。
所謂“復旦分型”標準指將三陰性乳腺癌分為了4個不同的亞型:免疫調節(jié)型(IM)、腔面雄激素受體型(LAR)、基底樣免疫抑制型(BLIS)、間質型(MES)。在“FUTURE(未來)”臨床研究的最終分析中,共納入了141例經多線治療失敗的難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以“復旦分型”為基礎分別進入7個不同治療臂,并分別接受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通過“復旦分型”的精準分類,“定向”選用合適的治療藥物,難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取得了新的突破。
“三陰性乳腺癌雖然只占整體乳腺癌的不到20%,但考慮到乳腺癌患者基數非常龐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總數跟白血病患者人數相當。三陰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惡性生物學行為最強,被稱為‘最毒’乳腺癌。”江一舟稱,目前仍然有相對一部分乳腺癌患者會出現治療耐藥、疾病復發(fā)和轉移,其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現有乳腺癌分型體系,特別是三陰性乳腺癌和腔面型乳腺癌分型不徹底,治療不精準,療效待提升。由此需要提出新型應對策略,就是對三陰性乳腺癌和腔面型乳腺癌做進一步的分子分型和精準治療,所謂的“分型精準”治療策略。
乳腺癌需全病程管理
乳腺癌作為女性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人數逐年上升,并且呈年輕化的趨勢。我們也聽到很好的消息,目前在國內通過早發(fā)現、及時系統(tǒng)性的治療,總體的治愈率已經達到90%。
“近年來通過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乳腺癌的診斷治療已有突破性進展,有望真正轉變成一個高治愈率、可防、可治、可控的慢性疾病。”江一舟說。
不過,目前的高治愈率、可防、可治、可控其實也是建立在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國家已經把癌癥的預防篩查、早診早治明確寫進《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全國婦聯近年也在全國各地不斷推進婦女的“兩癌”篩查,把女性兩癌篩查提高到國家大健康戰(zhàn)略上。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腫瘤內科主任胡夕春教授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介紹,從治療水平來看,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的醫(yī)院乳腺癌治療水平并不差。隨著藥物治療水平在進步,中國藥物研發(fā)能力不斷提升,國產儀器研制水平不斷進步,中國乳腺癌治療水平與國際最先進的水平差距不斷縮小。但,加強腫瘤篩查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腫瘤防治應該是全方位、多層次的,需要在預防、診斷、治療等全過程發(fā)力。”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乳腺外科主任楊其峰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等指出,目前“兩癌”篩查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但諸多女性并不重視,“很多女性不太重視乳腺健康,缺乏相關知識,不注重健康查體和兩癌篩查。建議社會加強乳腺健康科普宣教,提高女性對乳腺健康的重視程度。”
在楊其峰看來,現在公眾一方面需要加強對乳腺癌篩查的重視,另一方面需要推進智能化診斷設備配置,提高早期乳腺癌檢出水平改進乳腺癌診療設備,例如,鉬靶作為乳腺癌早期篩查和診斷治療的重要器械,需要進一步提升鉬靶下定位活檢功能,方便醫(yī)生對病變進行定位切除。
根據“健康中國”戰(zhàn)略規(guī)劃,“到2030年整體的癌癥五年生存率再提高15%”。盡管乳腺癌成為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但目前乳腺癌整體的治愈率已經明顯提高,基本上整體的治愈率能夠達到約80%-90%。另外,由于目前乳腺癌整體治愈率不斷提升,它的生存或未來的存活期,管理的時間長度是按照年來計算,乳腺癌已經作為長期的慢病,需要按照慢病管理。
近年來,乳腺癌診療確實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突破五年,乃至走向十年,甚至是治愈的可能性是非常大,那么,對于臨床醫(yī)生而言,需要考慮的重點就轉移到了如何支持她們后續(xù)的生活。同時,在相關研究中可以發(fā)現,中國的乳腺癌發(fā)病特點和西方存在差異。中國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病年齡會更早,目前有越來越多妊娠期的乳腺癌患者,40歲以下甚至30歲以下的女性得乳腺癌的概率也升高,所以對于這些年輕的女性,怎樣為她們帶去治愈,再額外優(yōu)化她們的生活質量,這就是臨床醫(yī)生所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需要通過構建涵蓋乳腺篩查、診斷、治療、康復等一體的‘三早’矩陣式乳腺健康管理體系,打造閉環(huán)式全鏈條創(chuàng)新,才能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以創(chuàng)新和科技真正地服務于每一名患者。”盈康一生醫(yī)療服務CEO馬安捷則強調,乳腺癌診療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必須產學研醫(yī)全生態(tài)共同努力推動早篩、早診、早治,才能實現提升早期乳腺癌生存率的目標。
轉載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季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