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工具,也是擴內需、穩(wěn)增長的重要舉措。日前,全國各地審計機構陸續(xù)發(fā)布2023年度預算執(zhí)行審計工作報告,從發(fā)布的內容來看,專項債券資金被閑置或挪用依然是普遍情況。
2023年,全國發(fā)行新增專項債券39555億元,再融資專項債券20345億元,專項債券合計發(fā)行59900億元。截至2023年末,全國專項債務余額248685億元。
截至8月6日,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中,已有15個省的審計部門發(fā)布了2023年度省級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這些報告普遍指出,專項債券存在資金閑置、違規(guī)使用及項目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地方審計部門指出,項目前期準備不足是造成資金閑置的主要原因。
例如,吉林省審計廳抽查發(fā)現,2市5個項目因自籌資金不足、項目用地征拆未完成等原因停工1年以上;3市縣6個項目因后續(xù)建設資金接續(xù)困難面臨停工風險;11市縣82個項目未按期完成投資,涉及總投資373.41億元。
寧夏審計廳表示,42個項目由于前期論證不充分、規(guī)劃和設計方案不合理等原因,6.19億元專項債券資金未使用。12個項目騰空的1.35萬畝土地、建成的30.98萬平方米安置房閑置,涉及專項債券資金20.69億元。
湖北省審計廳指出,8個市縣37個項目前期準備不充分,項目推進緩慢,20.88億元債券資金閑置,增加資金成本2517.52萬元;2個市縣報大建小、提前申報導致債券資金閑置3.88億元。
江蘇省審計廳表示,9個市有40個項目未開工或未形成支出,導致預算安排的專項債券資金34.9億元全年僅支出3.31億元,使用率僅9.46%。
除資金閑置外,專項債資金被挪用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在穩(wěn)增長壓力加大、地方政府“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問題突出的背景下,不少地區(qū)把專項債資金挪用于經常性支出、人員工資等用途。
比如,吉林省審計廳透露,3市縣挪用專項債券18.34億元,用于“三保”、償還債務等支出;2縣超進度撥付資金19.17億元,部分資金被項目單位占用;4市縣8個項目單位在項目未形成實物工作量的情況下,超出合同約定付款比例提前支付施工單位工程款3.65億元。
廣東省審計廳透露,2個市及3個縣違規(guī)將債券資金用于其他項目建設或土地儲備等領域,涉及金額66.15億元。1個市未按規(guī)定程序調整個別項目建設內容,涉及金額2.06億元。
北京市審計局透露,2個區(qū)未按規(guī)定使用債券資金,其中昌平區(qū)47.90億元轉增區(qū)屬國有企業(yè)權益,債券項目收入歸屬企業(yè),還本付息責任由區(qū)級財政承擔。4個區(qū)7個項目提前預付債券資金26.75億元,未形成實物工作量。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通過“包裝項目”獲得專項債券發(fā)行資格。例如,寧夏審計廳在對27個市、縣(區(qū))專項債券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審計時發(fā)現,有5個項目通過虛報項目收入等將項目“包裝”成收益與融資規(guī)模平衡的項目,借此發(fā)行專項債券3.95億元。
長遠來看,專項債使用亂象的背后,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償債能力。多地審計報告顯示項目實際收益不及預期,這勢必會加重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提高債務風險。
比如,浙江省審計廳披露,9個市縣23個項目融資收益難以平衡,其中,20個項目實際無收益或收益不及預期,3個項目申報時將其他無關收益作為平衡來源。
寧夏審計廳表示,全區(qū)27個市、縣(區(qū))實施的242個專項債券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方案預測2023年底實現收入121億元,實際無收益,無法依靠項目收益還本付息,財政支出壓力大。
湖北省財政廳指出,9個市縣28個專項債券項目建成后收益不及預期,涉及金額27.25億元。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2021年底曾指出,對于專項債券資金閑置、使用效率低、投向不合規(guī)等問題,財政部高度重視,近年來采取了很多措施,持續(xù)強化專項債券的“借、用、管、還”全流程管理,促進資金安全、規(guī)范、高效使用,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確實一些地區(qū)還存在資金使用不規(guī)范、投向領域不合規(guī)、項目管理不到位,以及資金閑置等問題,影響了債券資金對有效投資的拉動,也為未來債券資金償還埋下了風險的隱患。當時,他在會上提出,從2022年1月1日開始,對專項債券項目實行穿透式監(jiān)測。
今年6月,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xù)加力化解重大經濟風險,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堅實保障。對地方債務風險,要建立同高質量發(fā)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完善專項債券項目穿透式監(jiān)測。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