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gggg8"></small>
  • <nav id="gggg8"></nav>
  • <tr id="gggg8"></tr>
  • <sup id="gggg8"></sup>
  •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一本岛国av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二区

    布魯克林記事

    杜欣欣2023-08-15 18:54

    杜欣欣/文

    紐約市的布魯克林,是美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帶,也是種族和語言最為混雜的區(qū)域之一。這里近一半居民的母語不是英語。走在街上,我可以聽到英語,漢語,西班牙語,俄語,德語,阿拉伯語,當然還有若干無法分辨的語言。

    各族裔移民在紐約落地,往往第一個住處就是同鄉(xiāng)的家。1990年代初,我到紐約后借宿于女友家。女友所在的社區(qū)破敗骯臟黑暗,不多的路燈下聚著一些無所事事的青少年。那時來美的中國留學(xué)生大多阮囊羞澀,租房以便宜為目標,而便宜的地方大多不是什么好區(qū)。我借宿的那個公寓只有一間臥室,二房東夫婦住在客廳,我和女友住臥室,僅一道布簾相隔。次日我去日落公園買菜。那時的日落公園還不是紐約第三華阜,卻因福州人聚集被稱為小福州。那天很冷,擺攤的菜販戴著護耳棉帽,小白菜油菜上掛著白霜。后來我從布魯克林搬到皇后區(qū),那里的環(huán)境也沒好多少。一個黃昏,我租住的房屋差點被人破門。老友陳嘉映住在附近,他一個瞅不見,公寓樓前的車子就不翼而飛了。如果凌晨從紐約大學(xué)乘地鐵回家,乘客多的車廂意味著相對安全。雖然美國其他地方極少遇到上述場景,但那時的紐約華人卻普遍認為紐約之外都是鄉(xiāng)下,根本不值得一提。

    今年6月,在離開紐約30多年后,我到布魯克林探望女兒。她特意到拉瓜地機場來接機,或許她也覺得我是鄉(xiāng)下人進城吧?看到停在街上的車,我想起1990年代初的紐約,不由問起當?shù)氐闹伟睬闆r。女兒說:“除了布朗士個別地區(qū),布魯克林,皇后區(qū),曼哈頓都很安全,甚至犯罪率最高的哈姆萊都在變,房子都在漲價。”從那之后,隨著數(shù)次到訪,我也逐漸熟悉了這個別名為“教堂區(qū)”的布魯克林。

    女兒居住的綠點區(qū)位于布魯克林最北端,它的面積只有7平方公里,但溪河縱橫。它的西面與曼哈頓隔東河相望。東河的一條支流紐頓溪分隔了綠點、皇后區(qū)和長島市。綠點南接威廉斯堡,那里有兩座知名的大橋——布魯克林和曼哈頓。步行至東河邊,就能看到布魯克林、曼哈頓、皇后區(qū)或長島市。絢爛的天際線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似乎綠點去周邊地區(qū)都很方便。其實因溪河阻隔,從綠點乘地鐵出布魯克林都需要轉(zhuǎn)車,只有搭船去曼哈頓最方便。

    19世紀之前,綠點主要是果園和農(nóng)場。現(xiàn)在的梅塞羅街(Messerole),卡耶街(Calyer)都是當年農(nóng)場主的姓氏。19世紀中期,一個叫內(nèi)齊亞·布利斯(Neziah?Bliss)的人來到這里,他看出了河濱出海口的商業(yè)價值。在迎娶梅塞羅家族的女兒之后,內(nèi)齊亞成為綠點的教父。這位教父開始勘測土地,筑路,并將梅塞羅家族沿河一線的土地開發(fā)成工廠。造船廠,繩索廠,糖廠,建材廠,鉛筆廠等等,據(jù)稱鉛筆頭上的橡皮擦,就是當?shù)匕2?middot;費伯鉛筆廠所發(fā)明。東河沿岸的造船廠繼續(xù)擴張,經(jīng)紐頓溪,直抵東威廉斯堡的東北部,那一片水域成為了工業(yè)海域。當?shù)氐墓I(yè)化吸引了來自意大利、德國和波蘭的移民。后因波蘭移民集居此地,綠點遂成為小波蘭。

    波蘭移民建起了好幾座天主教堂,其中圣斯坦尼斯·科斯特卡教堂最為宏偉。1969年,還未成為教皇的保羅二世曾在那里布道。從教堂走一個街口,就是麥戈爾里克公園,女兒一天三次在那個公園里遛狗。對于久居科州的人而言,這一片城市綠地真無法與洛基山區(qū)的森林草場相比。但仔細看過去,還是能看出東海岸與洛基山區(qū)的差異。科州以礦業(yè)為開端,雕塑主題以礦工為主,偶爾也有某個長期為社區(qū)服務(wù)的義工。麥戈爾里克公園的雕像,一座是長著翅膀的勝利女神,另一座類似海神。海神像是紀念南北戰(zhàn)爭中的一場海戰(zhàn),而南北戰(zhàn)爭在科州加入美利堅聯(lián)邦之前就發(fā)生了。

    綠點區(qū)的食品雜貨、肉食店大多由波蘭人經(jīng)營。疫情前的一個清晨,我走到街角的面包店吃早餐。兩只蛋,兩個牛角面包,兩杯咖啡所費不到6美元。雖然面包不是當天烤的,但已經(jīng)無法再便宜了。這家面包店顯然也是波蘭裔的爸媽孩子店。店里,老祖父和父親倒是笑呵呵的,賣貨的年輕人并不很快樂,也許是起早貪黑工作的緣故。

    波蘭人開的熟食店賣豬肘配酸菜,各種香腸。一天中午,我在店里吃簡餐,坐下不久,就聽一位顧客問西葫蘆蛋餅是常溫還是剛炸的?顯然是位老客。這家的西葫蘆蛋餅略咸,感覺更像德國菜。綠點街上有家知名的波蘭餐館Karczma,賣羅宋湯和波蘭餃子,這些菜吃起來更像俄國菜。曼哈頓街上的CafeReviera專賣糕點,柜臺上貼著一張教皇保羅二世的照片。來往的客人都是老年人,說波蘭話。賣貨的都是年輕的波蘭姑娘,會講雙語。美國烘培店的產(chǎn)品普遍過甜,像是打死了賣糖人。波蘭人的餅干不很甜,但奶油味很濃。我每次從布魯克林回科州,總會買盒餅干帶回去。

    因為人口密集,布魯克林的居民大多住在聯(lián)排屋(Townhouse)。聯(lián)排屋的式樣大體差不多,但建筑材料、外觀又有不同。在布魯克林高地(BrooklynHeights)傳統(tǒng)的富人區(qū)里,聯(lián)排屋幾乎都是磚石結(jié)構(gòu),其中不乏外觀漆成紅褐色。那些褐石建筑建于19世紀中期,風格被稱為羅馬復(fù)興式。現(xiàn)在很多街區(qū)被保護起來,屋主為維護所費不貲。

    千禧年之前,綠點區(qū)一直是典型的勞工社區(qū)。沿街聯(lián)排屋都是木頭的,外墻大多漆成灰藍色。據(jù)說統(tǒng)一的色彩是因當年當?shù)貛团蓜萘姶螅ㄎ荼仨氋I幫派生產(chǎn)的木板和油漆。與褐石建筑類似的是木屋前也有Stoop。“Stoop“這個詞是“哈腰”的意思,用到建筑上就成了臺階拱廊。我經(jīng)常看到住客坐在臺階上喝啤酒,路人累了也在這兒歇腳。很多住房里住了一家三代,傍晚時,一個年輕的媽媽推著嬰兒車出來,幾個老太太圍著嬰兒評頭論足,說的都是波蘭話。

    19世紀后期的工業(yè)化使綠點人口大增,也使紐頓溪污染嚴重。1978年綠點漏油事件,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之一。 在清理和隨后的訴訟之后,許多企業(yè)離開了綠點。因為污染和企業(yè)搬遷,1980-1990年代的綠點極為蕭條,靠東河一線都是廢棄的廠房。

    綠點的壞區(qū)名聲一直延續(xù)到千禧年。2005年左右,紐約市重新規(guī)劃綠點衰敗的工業(yè)區(qū),Gentrification開始了。“Gentrification”一詞直譯是紳士化,大體是指貧窮的城區(qū)因富裕居民搬入而改進住房和商業(yè),當?shù)刎毭褚惨虼硕饾u消失。隨著紳士化,綠點的工業(yè)區(qū)轉(zhuǎn)變?yōu)樽≌玫亍2ㄌm人的老舊房屋被拆毀重建,新住房大多是現(xiàn)代風格,門口沒有臺階門廊,也沒有鐵欄圍起的小塊空地。隨著社區(qū)改造,大量人口再次涌入綠點,經(jīng)濟增長了,但住房也不再容易負擔。波蘭人的社群在縮小,天主教堂周末禮拜也不再擁擠。嶄新的現(xiàn)代風格住房前,也看不到幾個老婦人圍著嬰兒車的場景了。

    然而,紳士化吸引了大量來自美國或西歐的年輕人。這里的傍晚和周末非常熱鬧。漂亮女孩兒迎面而來,擦肩而過。綠點的姑娘和小子,一條圍巾,一頂帽子,或其他什么,看過去總有點與眾不同,必多看一眼才能領(lǐng)會。這里刺青的人特別多,隨著大麻合法化,大麻味也處處可聞。這些年輕人將綠點和鄰近的威廉斯堡變成了潮人(Hipster)都市。

    綠點人有藝術(shù)范兒,街道亦如此。這一幅街道壁畫是西斯廷教堂上米開朗基羅名畫的變體,那一幅人像遠看像一支支鉛筆,附近應(yīng)該就是鉛筆廠的遺址吧?漫步走,看壁畫,總覺得《偉大的蓋茲比》中那個眼睛的大幅廣告會猛不防出現(xiàn)在高處。女性意識非常濃厚的商店,藝術(shù)品商店,最多的還是各種潮人酒吧和咖啡館。盡管波蘭爸媽的咖啡店便宜很多,但很難吸引潮人。電影電視劇制作人也偏愛綠點,1945年至今,我所知有14部電影在此拍攝,說不定街角哪個小咖啡店就是下一部影劇的場地。

    大約世界上大都市的年輕人生活都差不多,泡酒吧,等吃飯……這里是年輕人的世界,城里人的生活,對于久居鄉(xiāng)間的老年人來說,是新奇的變化,我也有興趣思索為什么年輕人就是著謎于這樣的氛圍。在綠點或威廉斯堡,稍好些的餐廳用餐時間都要排隊,譬如那家摩洛哥風味的CafeMogador,疫情前周末的早中飯一直供應(yīng)到下午四點。餐館排隊很長,但排隊的人也不急,那才是真正的消磨時間。45分鐘后,我們終于排到了。我點了中東煎蛋,女兒點了Halloumi煎蛋。兩個菜都很好吃,不知是等久了太餓了吃任何東西都美味,還是真正的好吃。

    在紳士化中,東河沿岸的廠房改造成辦公室。疫情前,女兒與人合租的工作室就在河邊。工作室里都是女孩子,又都是藝術(shù)或設(shè)計工作者。其中的一位是泰英混血兒,她本人和她丈夫都曾做過模特。聽女兒說,曼哈頓的人喜歡到布魯克林來度周末。真的嗎?反正東河邊每個周末都有小吃廣場,那里的東西未必好吃,但有創(chuàng)意,比如雨滴餅、撈面漢堡(方便面夾漢堡)。有個攤位打著上海煎餅的牌子,經(jīng)營者并非華人。味道嘛,自然不敢恭維,但在網(wǎng)絡(luò)時代,某個攤位一旦被人拍照上傳到社交媒體,就會引來大量顧客。

    我們信步走到東河邊,河邊的多米諾糖廠已被改造成公共休閑地。在跑步、走路、打沙灘排球的人群中,有幾位安靜地坐在草地上畫河景。我走到歷史看板前,才知糖廠建于1856年,廠主是德國移民,發(fā)達后,他贊助過若干法國的印象派畫家。東河沿岸,工廠改建的休閑區(qū)往往都保留煙囪或塔吊,也總有看板可以了解當?shù)貧v史。

    一天,我們坐地鐵去曼哈頓。不遠處,站著一個瘦瘦的女子,她盤著頭,穿一身綠黑格子裙。女兒小聲說,那人屬于猶太教最保守的哈西德教派,盤頭是在教婦女的統(tǒng)一發(fā)型,即使是短發(fā)也要戴假發(fā)盤頭。這個教派婦女的服飾高度類似,而男性成員戴大黑禮帽蓄長須,更加容易辨認。

    幾天后,我步行去威廉斯堡大橋。走到百老匯街附近時,突然發(fā)現(xiàn)商店都關(guān)門。再一看商店和貨車上不認識的文字,蔬菜店標著”koshercertificate“。我才意識到這是哈西德社區(qū)。偶然,一個男人走過,他的鬢邊垂著幾縷編成小辮的頭發(fā)。幾個小孩子在自家門前玩耍,他們的膚色看著不是很健康。我突然想起這天正是猶太人的安息日。哈西德教派遵循很多戒律,譬如安息日盡量避免用電器。有次女兒的朋友騎車經(jīng)過這里,當?shù)匾粋€居民請他幫忙關(guān)閉家里的電燈。據(jù)說在某個特定的日子里,太陽下山后就不得開車,于是之前常有瘋狂駕駛趕回家的汽車,大人告誡小孩子不要在那個時段里出門玩耍。我還聽說在某個特定的時段,哈西德教徒身上不能帶任何物件,甚至不能帶一把鑰匙。相對于生機勃勃的綠點,這里真是因清規(guī)戒律而一片死寂。

    東河輪渡穿梭于布魯克林、長島城和曼哈頓之間。坐在渡輪上才知東河上有這么多座橋。那座布魯克林大橋不知多少次被拍進電影,或者在其他城市變成模型。有關(guān)布魯克林的電影,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國往事》(OnceUponaTimeinAmerica)。不說電影里的時代,即便是我住在紐約時,布魯克林大橋上下也絕非時髦地帶。現(xiàn)在這一帶到處是高檔公寓和精品店,特別是Dumbo一帶(Dumbo是曼哈頓立交橋下的簡稱)。Dumbo的華盛頓街口,是最佳拍攝布魯克林大橋和曼哈頓大橋之處,從早到晚都擠滿了攝影者。

    晚上的綠點區(qū)仍然熱鬧。一家又一家的酒吧餐館,透過窗戶就能看到一群潮人。我也總能在某個角落里看到正在歇息的人:一個在黑影中抽煙的中國外賣店的廚師,一個倚窗而立的小菜場老板……清晨,經(jīng)過一夜無論好壞的歇息,他們又開始碼菜堆貨了。

    (作者主要作品《恒河:從今世流向來生》、《此一去萬水千山》;近著《安第斯山脈隨筆》,湖南科技出版社)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
    <small id="gggg8"></small>
  • <nav id="gggg8"></nav>
  • <tr id="gggg8"></tr>
  • <sup id="gggg8"></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