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了大量2歲至10歲兒童繪畫樣本的變化。分析結(jié)果顯示,兒童繪制和識別物體的能力是平行發(fā)展的。
研究人員在兒童博物館內(nèi)安裝了一個小亭子,這個小亭子里播放的視頻提示孩子們畫某些動物或物體。在收到提示后,孩子們在亭子里有30秒的時間用指尖在數(shù)字平板電腦上畫畫。使用這個亭子的兒童還被要求識別其他孩子在猜謎游戲中畫出的物體,并追蹤屏幕上顯示的物體,以評估他們的運動技能。
從這個亭子收集了約3.7萬幅獨立的繪畫后,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了每幅圖的可識別性。然后,研究人員在約2000幅畫中收集每幅圖像中不同物體部分的數(shù)據(jù),由成年參與者注釋,他們被要求描述孩子每筆畫的是物體的哪個部分,如頭或尾巴。
發(fā)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著孩子們的長大,他們識別和繪制動物和物體的能力會得到提高。盡管這些繪畫的可識別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這種增加并不能完全用運動控制能力的改善來解釋。即使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學會識別并包含在繪畫中的標志性特征(如蜘蛛身上的八條腿),也不能完全解釋這種增長。
這就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的進步不僅反映了他們直接觀察到的物體,而且反映了他們對物體看法的變化。即使是無法辨認的繪畫,也能傳達出有關孩子意圖的線索。例如,雖然一幅描繪老虎的繪畫可能無法被識別為老虎,但仍然顯示出是動物。孩子畫得不是很好,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表達出對這個類別的理解。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