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普寧市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普寧學校校長在召開家長會時,公開告誡家長“誰敢說學校的壞話,就要群起而攻之”,引發(fā)社會熱議。9月23日,普寧市教育局通報:“經查,該校校長言辭不當情況屬實。我局黨組已對其作出停職處理,并要求其向學生家長道歉。”
此前有照片顯示,一張PPT頁面上寫著家長會主題為“家校同心,共建共享——與家長代表談學校發(fā)展、孩子培養(yǎng)”;另一張PPT頁面上則要求愛校教育要從家庭做起、從父母做起,“誰敢說學校的壞話,就要群起而攻之,內部問題內部解決,絕不允許別人說三道四”。打著“愛校”之名,禁止家長批評,還號召大家“群起而攻之”,如此言論,讓人看不到教育工作者的誠懇與擔當。
校長憑什么禁止家長“說學校的壞話”?公民依法享有批評建議權,教育作為一項公共事業(yè),在為公眾服務的同時,也應該敞開大門接受公眾批評。我國教育法明確指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依法接受監(jiān)督。不光是校長,任何人都沒有權力禁止家長或其他人批評學校。
這名校長之所以鄭重其事地提出這一點,可能是以往聽到過一些“刺耳”的聲音。實際上,沒有哪所學校完美到挑不出一絲毛病,家長對學校有意見非常正常,區(qū)別在于校方如何對待家長的意見。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把家長的批評看成是“說壞話”,用“一禁了之”的方法來處理,那么,就等于關上了家校溝通的大門。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可能存在的問題得不到糾正,家長的情緒得不到疏導,久而久之,這所學校的問題必然會越積越多,家校矛盾也可能越積越深,這顯然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只有開放胸懷接受家長和社會的批評,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與社會誠懇溝通,才能不斷改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不斷增進家校互信,最終形成互勉共進的良性循環(huán)。
愛學校并不是盲目地“說好話”,批評學校也絕不等于“說壞話”。過去,一些人懷著“家丑不可外揚”的心態(tài),不允許他人批評自己所在的學校,對于學校發(fā)生的負面事件遮遮掩掩,企圖蒙蔽公眾的認知。事實一再證明,這樣的狹隘心態(tài)有百害而無一利。
中國古人早已用“諱疾忌醫(yī)”的故事,把隱瞞問題、不接受批評和幫助的害處說得非常透徹,又用“掩耳盜鈴”的故事,深刻地諷刺那些自欺欺人、企圖掩蓋問題的人。按理說,教育工作者應該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唯有溝通才能增進家校之間的相互理解,而隱瞞和封閉毫無益處。校長的“封口令”,不可能封住所有人的嘴。
據悉,該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完整的現(xiàn)代教育為師生的精彩人生奠基”,然而,在“誰敢說學校的壞話,就要群起而攻之”的告誡之中,卻看不到一絲現(xiàn)代教育的影子。如今,涉事學校不僅要針對這一事件進行深刻反思,重新認識并理順家校關系,更要弄清這種不容他人質疑的教育觀念從何而來,防止其繼續(xù)產生負面影響。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土土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