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gggg8"></small>
  • <nav id="gggg8"></nav>
  • <tr id="gggg8"></tr>
  • <sup id="gggg8"></sup>
  •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一本岛国av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二区

    連載四:吳敬璉傳(5)
    吳曉波
    11:39
    2010-04-02
    訂閱
     1  |  2  |  3  |  4  |  5 

    在這段時期的文章和言論中,吳敬璉一再提及“既得利益集團”和“權貴資本主義”這兩個名詞,這在幾年前是罕見的。他認為,“改革確實會帶來痛苦,但這些痛苦并非都來自改革自身,而是來自改革以外的東西。其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人為的,不客氣地說,有人就是要在里面攪,想渾水摸魚”。

    他對記者談到,在我看來,現(xiàn)在存在兩種錯誤的傾向—有人打著“維護社會主義”的旗號來打擊改革;也有人打著“改革”的旗號來反對改革。改革的阻力既來自舊觀念,更來自既得利益。而與改革背道而馳的既得利益,有的產生于舊的計劃經濟體制,也有的來自前期不規(guī)范的改革。例如,在規(guī)范化的基礎上發(fā)展證券市場要求,就受到一些人的反對,說這是“打擊新生事物”。有些人說這種話的原因是不了解經濟學的道理和事情的真相,但是,也有些人對事情本身是知道得很清楚的,他們這樣說,只是因為代表著一種利益。這種打著“改革”的旗號反對改革的說法和做法危害甚大。第一,它延緩了建立規(guī)范化市場經濟的進程。第二,使受到這類不正常行為損害的人們誤以為這種不正常狀態(tài)是改革帶來的,從而產生對改革的反感和對立的情緒。而這些人正是我們要為之尋求公平的對象。

    在解釋什么是“改革的大關”時,吳敬璉是這樣回答的:“現(xiàn)在改革的大關還沒有過,就是因為體制未改的國有部門還支配著一些重要資源的主要部分。這是當前許多困擾我們的經濟問題的一個總的根源。”

    據(jù)此,他提出了“目前在經濟改革方面需要重點解決的四個問題”:

    其一,按照“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調整所有制結構;其二,盡快解決私營企業(yè)的國民待遇問題;其三,市場經濟的支持性系統(tǒng)亟待建立,主要是金融系統(tǒng)的市場化程度很低;其四,要確立公正透明的游戲規(guī)則,要確立法治。要使老百姓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權利,并使他們有足夠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要讓官員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依照法律行使自己的職權,并受到法律的監(jiān)督。

    就在《中國青年報》的文章刊出的第二天,12月30日,中央電視臺的《對話》節(jié)目為吳敬璉做了一個專場,主題是《感受吳敬璉》。這是全國觀眾第一次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一位真實的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的形象和表現(xiàn)符合他們對“經濟學家”的某種想象:一位溫和的儒雅長者,充滿了智慧和責任感,面對公眾時稍稍有點拘謹。

    主持人沈冰問:“我不知道吳老師您在參加那個頒獎晚會(指剛剛舉辦過的年度經濟人物頒獎晚會)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有沒有想到有一天作為一個學者也能夠站在聚光燈下?”吳敬璉很誠實地回答說:“像我們這種當老師的或者做研究工作的碰到這種場面有點手足無措,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怎么會在點擊率上得了那么高的票數(shù)?”

    主持人問:“那您覺得您為什么人氣會這么旺呢?”吳答:“也許是一個很不好的現(xiàn)象的折射,普通的大眾投資者聲音太小,他們說話的舞臺缺乏……也許至少歲數(shù)大一點,也許可以說得更多一點。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經濟學家的本分。”

    接下來提到了“基金黑幕”。主持人問:“對于這樣一個事情,您為什么一定要站出來說呢?”吳答:“我一聽說我們的電視臺和一些報刊想要請我們經濟界和經濟學界的一些人發(fā)表意見,但是他們都有很大的顧慮,我覺得這是非常不正常的。”問:“您那個時候有顧慮嗎?”答:“馬克思說過,利益會把仇神招到戰(zhàn)場上來,這是意料中的事,斷人財路嘛。你選擇了這個職業(yè),你是經濟學家嘛。我們經常說,經濟學是一種實證的科學,就是說,它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它是什么’,這是經濟學家的基本職業(yè)道德。”

    在觀眾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問:“咱們國家現(xiàn)在全面炒股,這種情況,對國民生活將會帶來什么影響?”

    吳答:“資本市場要擴大,應該要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行直接投資,應該說是好的現(xiàn)象。但是全民炒股,講的就不是投資了,我看是不正常的。這說明我們沒有為我們的大眾,提供一個好的投資機會……我們沒有給我們的大眾準備這樣好的投資場所,所以他只有在股市里面看漲落,希望通過這個能夠得到回報。炒作過程中,賺錢的人賺的是誰的錢呢?他不是在生產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財富得來的錢,而是從別人的口袋里轉到他的口袋里,靠這個炒作來讓一個民族富起來,這就像拔著自己的頭發(fā)要離開地球一樣,是不可能的。美國有個經濟學家叫加爾布雷思,他說美國人特別健忘,20年前被崩盤咬了一口,過了20年又忘了。我們這個忘性更大,幾個月就忘了。”

    《北京青年報》的一個記者談了她對吳敬璉的感受:“我第一次接觸吳敬璉教授是在1991年。那時候我大學剛畢業(yè)去采訪他,以后上‘兩會’,每年我都在人民大會堂的臺階上見著他被記者圍追堵截的那個情況,我對他的印象是:他的嘴對著領袖的耳朵,但他的腳站在百姓的中間。”這段話在現(xiàn)場激起了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

    吳敬璉看上去非常靦腆和謙遜,他顯然不習慣這種熱烈的、被追捧的場面。這時,他談到了顧準:“首先我要說我不是先知先覺,這兩天好多人都問我你怎么先知先覺,早就知道這個網絡要崩盤,我只不過是注意各種事情,另外用經濟學理論去分析各種現(xiàn)象,如此而已。我自己在相當長的時候,可以說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晚期吧,才稍微懂得了一點道理。我的老師、朋友顧準說的,要像一把冷冰冰的解剖刀那樣去解剖這個社會經濟關系。”

    這是一場充滿了溫馨氣息的電視訪談節(jié)目,女主持人現(xiàn)場播放了一段交響樂,吳敬璉馬上聽出,這是捷克作曲家貝多伊齊·斯美塔那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的第二樂章《沃爾塔瓦河》。他告訴觀眾,和老師孫冶方特別喜歡雄壯、戰(zhàn)斗的貝多芬不同,他更喜歡“舒緩一些的音樂”,比如莫扎特,“我喜歡他的鋼琴奏鳴曲,因為我們這種職業(yè)常常處于激烈的辯論,而且這種激烈的辯論,它常常又有利益的背景,所以它就比較緊張。莫扎特對人類的善意,能夠讓你平靜下來,從人性的角度說,莫扎特很有深度……他對這種人性的解釋,我覺得非常能夠使自己心平氣和起來。有的時候在什么辯論會上,不管是經濟學家吵架還是跟領導激烈辯論,這種時候打開來聽一聽。”

    節(jié)目的最后,細心的沈冰發(fā)現(xiàn),“吳老師的生日就是在1月24日,也就是我們國家的農歷初一。”她代表欄目組和全國觀眾,將一盤斯美塔娜的《我的祖國》音樂片送給了吳敬璉。

    這一節(jié)目在觀眾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但是也有人批評說:這個節(jié)目吹捧了一個人(指吳敬璉),這個人又吹捧了另一個人(指顧準),應該停播。看來吳敬璉是犯了某些人的忌諱了。

    2000年12月31日,吳敬璉是在書桌前度過的。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他一直在編輯一部作品集,書名是《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現(xiàn)在,校訂已經完成,初步決定下一年開春交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在2000年的最后一天,他坐下來寫了一篇序言。近段時期傳媒對他的贊頌和嘉獎,以及前一天錄影現(xiàn)場的其樂融融,似乎都沒有讓他的心情變得輕快,相反竟還有點黯淡。

    他寫道:“當我在2000年年初著手編這本集子時,心情確實有幾分沉悶和沮喪……從經濟資源配置的角度看,可以說改革的‘大關’還沒有過。特別使人沮喪的是,我們不得不繼續(xù)談論5年前我就已提出的問題,例如國有企業(yè)的低效率,日益猖獗的腐敗,經濟關系的混亂與失范,改革過程中財產再分配的嚴重不公,以及金融詐騙、股市泡沫、公權不彰、法治不行等等。”

    從1950年春天進入南京金陵大學經濟系求學至今,吳敬璉在經濟學領域已經浸淫了整整50年,他由一個青澀的激進青年成長為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可是,他對自己滿意嗎?

    在序言中,他竟有點自責地寫道:“經濟學在改革中的作用發(fā)揮得怎么樣?我總感到,在這迫切需要經濟學家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推動改革前進和在改革過程中盡力保護大眾利益的時候,我們做得很不夠。這固然有社會環(huán)境方面的原因,也與我們自身的努力不夠有關。所謂努力不夠,有兩方面的表現(xiàn),一方面是學識方面的……另一方面的缺點,則是沒有能夠在改革這一巨大社會變革中實現(xiàn)自己作為社會良知的職能。”

    他寫完這段文字的時候,當然不會料到,序言中的很多內容將很快面臨考驗。

    書房之外,一場更猛烈,已然醞釀生成的風暴正在不遠處等待著他。

    目錄

    緣起

    第一部分 

    改良家族 

    第一章  改良主義的基因 

    第二章  弱不禁風的激進少年 

    第三章  學經濟的年輕人 

    第四章  新星與“批孫” 

    第五章  勞改隊生活 

    第六章  顧準之死 

    第二部分 

    思想突圍 

    第七章  突破口:按勞分配 

    第八章  改革與調整的“兩種爭論” 

    第九章  東歐來的經驗 

    第十章  最后的孫冶方 

    第十一章  耶魯求道 

    第十二章  為“商品經濟”翻案 

    第三部分 

    護旗的人 

    第十三章  巴山輪會議 

    第十四章  單項推進還是整體配套 

    第十五章   “闖關”失敗 

    第十六章   “吳市場”的由來 

    第十七章  觸破窗戶紙的人 

    第四部分 

    經世濟民(1993~1998年) 

    第十八章  從增量改革到整體改革 

    第十九章  不清晰的“國企改革” 

    第二十章   “放小”放出了大文章 

    第二十一章  在風暴中逆勢飛揚 

    第二十二章  中國會成為尋租社會嗎? 

    第五部分 

    聲望巔峰(2000~2003年) 

    第二十三章  對泡沫破滅的預言 

    第二十四章   “一言毀市” 

    第二十五章   “法治的市場經濟” 

    第六部分 

    “孤獨戰(zhàn)士”(2004~2010年) 

    第二十六章  工業(yè)化道路和經濟增長模式之爭 

    第二十七章  受困的“主流經濟學家” 

    第二十八章  中國的改革會好嗎? 

    第二十九章  金融危機中的“另類呼喊” 

    第三十章  眼睛盯著真理的人  

    后記    

    附錄 吳敬璉年表

     1  |  2  |  3  |  4  |  5 
    經濟觀察網相關產品
    發(fā)布評論(共有條評論)更多評論
    網友昵稱:
    會員登陸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
    <small id="gggg8"></small>
  • <nav id="gggg8"></nav>
  • <tr id="gggg8"></tr>
  • <sup id="gggg8"></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