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娃哈哈飲用水火了,都說它好喝,于是有好事者拿來水質測量設備,和其他飲用水對比測試。如果穿越到了古代,那時沒有水質檢測設備,人們如何知道水質優(yōu)劣呢?
陸羽是唐代茶學家,他善于煮茶、品茶,耗其一生寫下茶葉專著《茶經(jīng)》,被后世稱為茶圣。不僅如此,陸羽對各地的水質優(yōu)劣尤有研究,他有一個獨特的檢測水質的辦法,常用水杓揚水來評判水質優(yōu)劣,且十分準確。
據(jù)唐張又新《煎茶水記》記載:代宗時,湖州刺史李季卿至維揚(今江蘇揚州)時,遇見了陸羽。久聞陸羽精通茶藝茶道,十分傾慕,便邀請陸羽一同品茗。李季卿說:素聞?chuàng)P子江南零之水特別好,為天下一絕,再加上相逢名滿四海的陸羽,可謂二妙相遇,實乃千載難逢。遂命兵士駕船到江中去汲取南零水。
不一會,南零水取到。陸羽在取來的水面用杓輕輕一蕩說:“這水倒是揚子江的水,但不是南零段的,好像是臨岸之水。”接著,陸羽將所取之水倒去一半,再用杓在水面一蕩,高興地說:“這才是南零之水。”兵士聽后大吃一驚,不得不道出實情:“我從南零取水回來,不想到岸邊時,由于船身晃動,使得所取之水溢出一半,擔心水不夠用,便從岸邊取水加滿。沒承想先生如此明鑒。”大家對陸羽神奇的鑒水之術十分驚嘆,李季卿便向陸羽討教:“先生所品鑒過的水孰優(yōu)孰劣?”陸羽回答說:“楚水第一,晉水最下。”
不僅如此,陸羽在烹煮茶水時,將其分為一沸、二沸、三沸三個階段。認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
無獨有偶,晚唐宰相李德裕也善于品茶,他泡茶的水都要采最好的水。據(jù)五代南唐尉遲偓《中朝故事》記載:李德裕有一個親戚奉朝廷之命到京口公干,前來向他辭行。李德裕說,回來的時候,將金山下?lián)P子江中泠水即南零水,取來一壺。那親戚答應了。
然而當那親戚返回時,當?shù)毓賳T給他踐行,喝得酩酊大醉,竟然把這事給忘了,等到他的船來到石頭城(今南京)下時,方想起此事,便灌了一瓶此地江中的水,回到京城送給李德裕交差。
哪知,李德裕泡茶飲用后,非常驚奇,說這不是揚子江心泠水,反倒像建業(yè)石頭城下的水。親戚聽后,不敢隱瞞,就告知了實情。可見,李德裕的舌尖有超乎常人的本領,可以分辨出揚子江中泠水與金陵的石城水,老于此道可見一斑。
宋代改革家、宰相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卓越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工作閑暇之余,品茶鑒水頗有建樹。他患有痰火之癥,據(jù)說只有用瞿塘峽的中峽水煮茶,才能治療。他時常讓經(jīng)過此地官員給他捎些回來,以便醫(yī)病。
據(jù)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記載: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荼,蘇軾因反新法被貶任黃州(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辭行時,王安石告訴蘇軾:“老夫寒窗十載,染成一疾,去年常發(fā),太醫(yī)說是痰火之癥,須用瞿塘中峽水烹茶煎服,方可除治。瞿塘在蜀,子瞻鄉(xiāng)梓之邦,倘借尊眷往來之便,汲水一甕相送,則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蘇軾領命而去。
一年后,蘇軾返京時,及至過了中峽才想起此事。再想返回中峽取水,三峽水流湍急,逆水行舟,難上加難。無奈,蘇軾就放棄了中峽取水,心想,下峽水與中峽水,又有多大的區(qū)別呢,王荊公也未必能識別得出來吧。于是,取了滿滿一瓶下峽水帶回來了。
來到相府,王安石看到蘇軾給他取來中峽水很高興,立即用它來煮茶,結果他一品嘗味道卻很淡,王安石不解地問道:“此水取自何處?”蘇軾答道:“中峽。”王安石笑道:“否也!此乃下峽水耳。”蘇軾很是吃驚,只得實言相告,并問道:“宰相何以辨之?”
王安石說:《水經(jīng)補注》中記載了三峽的水性:上峽水太急,下峽水太緩,惟中峽水緩急參半。用來煮茶,則上峽水味濃,下峽水味淡,中峽水濃淡相宜。王安石在談了烹茶之道后,又以此比喻做人之理,且要博覽群書,求知甚解,并告誡這位自視甚高的蘇學士:“子瞻過于聰明,以致疏略如此。”蘇軾十分汗顏,謝罪而歸,從此再也不敢懈怠了。
可見,王安石對煮茶研究頗深,對各地水質的好壞也是很有鑒別的。由此也可以得知,三峽水水質優(yōu)良卻是無疑的,尤其是峽中泉水,更為品茗者所稱道。
文章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劉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