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生/文 《灼古記》這個小說的書名讓人眼前一亮,這三個字排列組合成一種全新的意象。“灼”在此處是動詞,其本義是燒、灸,引申為照亮等義。“灼”什么?灼“古”。“古”是一個時空的概念,“古時”與“今時”相對應。妙就妙在是“灼古記”,而非“灼古書記”,古書比較具象,而“古”更為抽象,泛指一切過往的東西,有形的、無形的,等等。這就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有趣的懸念。
作者張超楠,浙江杭州人,現(xiàn)任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文史學科教師,系武當南方拳術大師王庭瑩先生之曾外孫女,高中就讀于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大學畢業(yè)于同濟大學,研究生習于澳門科技大學。
認真看完此書,其鮮明的藝術特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構思之朽。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寫小說的人都知道,綱舉目張,綱,也就是小說的框架設定很難。所有的語言文字都是鋼筋水泥和磚瓦等建筑材料,而小說的框架是地基,是四梁八柱。《灼古記》全書共九回,層層遞進,使人如進古之豪門大族的宅第,一進又一進,每一進都雕梁畫棟,別有意境。作者大膽設置懸念,天馬行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一夢接一夢,時空交互,意象紛呈,引人入勝。
二是語言之奇。《灼古記》的語言風格頗似清末民初的小說,語言生動,雖半文半白,然今人閱讀亦暢快淋漓,有古風撲面、君子在側之感,使人想起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老殘游記》。《老殘游記》以江湖郎中老殘的游歷為線索,串聯(lián)起晚清社會的一幅幅社會眾生相,展開了對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全面書寫,記述的是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情世故。而《灼古記》是一場雖夢如真、遠離浮華的時空游記。語言古樸而青春,體現(xiàn)了作者嫻熟地駕馭語言、創(chuàng)造語言的能力。這種半文半白的文體,讓當今的年輕讀者有一種返璞歸真的親切感。
三是暗藏玄機。與其他玄幻小說不同的是,《灼古記》中的人物名字、故事情節(jié),均有出處,均有所指,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人間、仙界、地府,各式人物交替登場,演繹了一曲讓人眼花繚亂而又大開眼界的大戲。作者不惜筆墨塑造這些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為的是說明一個道理,引出一段典故,溫習一篇古文。引領讀者在津津有味的閱讀中明事晰理。其用情之專一、用心之良苦,想必有慧眼的讀者自能洞悉。
四是邏輯性強。《灼古記》在情節(jié)塑造上體現(xiàn)了很強的邏輯性,前后呼應、首尾銜接,脈絡分明。小到對一棵樹形狀的描寫,大到對一個故事場面的鋪陳,都體現(xiàn)了作者舉重若輕的敘事能力,猶如國畫家的潑墨揮毫,大膽著筆,小心收拾,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五是主線清晰。寫小說一定要有主線,輔線可以縱橫交錯,而主線必須一以貫之。《灼古記》以小友姬三鳧在仙友照拂下,開啟一場跨越時空與虛實內外的游歷為主線,以依次登場的各色人物為輔線。主線清晰如樹之主干,輔線縱橫如宋之織錦,華麗而不雜亂,可謂筆筆有交代,句句有緣由。
六是萬物有靈。在作者筆下,枇杷樹有靈,古書有靈,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都是有生命的。古人和今人可以對話,人和樹能夠共情,人與鳥獸可以私語。真?zhèn)€是世間萬物皆可愛,皆有情!這是一種大宇宙觀、大時空觀,大生命觀。不但體現(xiàn)了“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且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這樣的境界,這樣的胸襟,怎能不令人嘆服?
七是圖文并茂。圖文并茂是《灼古記》在裝幀設計上的鮮明特色。作者張超楠為了使國學韻味躍然紙上、直指人心,策劃了書中的插圖設計,與諸位畫師共同為讀者展開了精美的國學畫卷。插畫細節(jié)到書中色彩的呈現(xiàn)與線條的勾勒,都與畫師們進行了全面的溝通與商榷,譬如主人公少年姬三鳧的人物畫,不羈卻善良的眼神與其在瑤池穿梭時頗有古韻的服裝頗為生動明艷,正如文中描述的那般,“一睜眼,瓊樓玉床,霓衾云被,他便一個鯉魚打挺翻身起來,才發(fā)覺自己周身華服璀璨,身著棗紅袍,腰系紺紫帶,足蹬玄絡鞮,好不絕然清朗;走幾步,便覺頭頂冠重,伸手一探方知發(fā)絲已長,已全然束起。”
著名導演王小列提筆助力作“儵”“忽”“長”“久”四字藏于《灼古記》中,意趣深遠,極為玄妙:“儵忽”,同“倏忽”,迅疾貌,出自《莊子》一書;“長久”本義形容時間久遠,《灼古記》中則取自《道德經(jīng)》之“天長地久”,形容久遠,正與“儵忽”相對。插畫作者陣容強大,分別是國畫教師魏夢云、動漫畫師樂一、游戲插畫師腳滑的狐貍、動漫畫師刁琮喆、動漫畫師余欣玥、同濟大學學生鐘寧、杭州高級中學校友趙珂巍,雖風格各異,然放在書的章節(jié)中,頗為協(xié)調統(tǒng)一,給讀者以視覺上的享受。
八是名家加持。著名作家張抗抗專門為本書寫了推薦語。她說,年輕人熱衷于學古文,希望能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是難能可貴的。《灼古記》的作者張超楠大膽虛構了章回體小說人物姫三鳧,自由穿梭于虛實古今之間,游歷于古圣賢時代,以夢幻意境打破了時空的束縛,創(chuàng)造了具象且真實的與古圣賢的一次次精神對話。前溯盤古開天,后續(xù)今生今世,諸子百家意象轉化,以游記體小說形式展開國學趣談,展示了作者不凡的文學功底和較全面的國學素養(yǎng)。
九是致敬先賢。本書意象紛呈,一章一回各成一體,情節(jié)貫通古今,詩詞有古風之韻,對先賢的敬畏之情溢于字里行間。屈原、孔子、老子、班固、蘇軾等先賢接連登場,先賢們的作品、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一一呈現(xiàn)在字里行間。作者禮敬先賢的初心展露無遺。
十是寓教于敘。用小說的表現(xiàn)形式上一堂生動的國學課,是作者張超楠的創(chuàng)舉,也是小說在文本上的創(chuàng)新,是對當代玄幻小說題材的一次突破和貢獻。小說中,少年姬三鳧突破了時空、虛實的局限,在跨越上千萬的歲月中游歷,穿梭于圣賢譬喻與史實之間,實現(xiàn)了古道之上的游學,令讀者艷羨。這比空洞的說教要高明許多,極大地激發(fā)了青年學生學古文的興趣和熱情。
張超楠對時空的興趣來源于本科就學期間,由于同濟大學理工科性質的關系,每個專業(yè)都需要必修物理學科。大學物理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使她積累起相對論等與時空相關的觀念。在研究生學習國際漢語期間,因需要面對西語學生進行漢語教學,張超楠開始琢磨如何用較為通俗易懂的方法使外語學生理解博大精深的漢語。結合課堂上老師對于動詞的時間性的教學,她意識到每個詞語、每個漢字都有其時空性,因此在畢業(yè)時寫了《語言時空觀在國際漢語虛詞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型應用探究》的論文。
在大學課堂上給學生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她再次發(fā)現(xiàn),原來每一篇古文,每一句詩詞,乃至每一個漢字背后都有著深厚的流變。當她開始嘗試用時空與心靈成長的概念與他們交流時,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成長竟是如此之快。譬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古代的“遠”與現(xiàn)代的“遠”的對比,是其一;時間的遠與空間的遠,是其二;心靈的遠與物質的遠,是其三……于是,她萌發(fā)了這樣一個念頭:如果以故事的方式將深奧的圣賢語言演繹出來或許會激發(fā)學生對于國學更深厚的熱愛。這便是《灼古記》的緣起。
《灼古記》是張超楠的處女作。她為自己取了筆名“儀子楠”。儀,可以理解成法度和典范。古籍中的“三儀”指天、地、人。世人皆知楠木因紋理細密,質地堅硬,富有香味且不易腐而為木中珍品。李白詩中有“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之句。如果說《灼古記》是一棵楠樹的話,那么,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是楠樹上的一片葉子,閃發(fā)出青翠的光澤,昭示著生命的蓬勃與生機。
祝賀《灼古記》由光明日報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希望在《灼古記》之后,還有《縫古記》《舀古記》等相繼問世,建議張超楠寫“古記三部曲”!祝福張超楠,恭喜《灼古記》!
?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寫作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九屆、十屆全委會委員,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代表,曾任中國攝影出版社總編輯、浙江日報報業(yè)集團北京分社社長、中國新聞出版?zhèn)髅郊瘓F市場總監(jiān),現(xiàn)任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文化和旅游學院學術院長,浙江傳媒學院特聘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武漢輕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