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石俊 遲有雷 實習記者 曹丹 由于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股價集中低迷,很多公司正在重新評估上市成本、監(jiān)管負擔。一些公司不再對留在美國上市保持興趣,而是選擇私有化以終止其在美國上市的歷程。
據記者了解到的數據,2012年1到2月,已經有7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宣布私有化,分別是經緯國際(NASDAQ:JNGW)、普聯軟件(NASDAQ:PSOF)、亞信聯創(chuàng)(NASDAQ:ASIA)、千方科技(NASDAQ:CTFO)、海灣資源(NASDAQ:GURE)、古杉集團 (NYSE:GU)和香格里拉藏藥 (NASDAQ:TBET),而2011年中概股完成私有化的共有6家。
投中集團研究總監(jiān)李瑋棟向記者表示,PE做Pre-IPO投資是依靠一二級市場間的差價套利,做私有化交易是依靠不同資本市場間的差價套利,兩者的基本邏輯都是流動性和市場需求給資產帶來的估值差異,只是后者技術含量更高。
“不過我們給這事兒的定位是‘外資PE的階段性機會’,這就像去年很多人去做定增基金一樣,是市場大環(huán)境決定的。能否變成像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一樣的持續(xù)性投資策略,要看什么時候出一個回歸成功并且贏利的項目,當年盛大上市了都投網游,阿里上市了都投電商,分眾上市了都投戶外傳媒,尚德上市了都投光伏,道理一樣。 李瑋棟表示。
2010年至今,外資PE機構參與中概股私有化的案例也逐漸增多,其中不乏貝恩資本、春華資本、Abax Global等外資資本的身影。
2009年9月,中信資本、紅杉中國與方源資本出資7500萬美元,支持以曹國偉為首的新浪管理層獲得新浪控股權。據了解,阿里巴巴集團也正在利用旗下的著名的云峰基金以及外資進行私有化操作。“云峰基金在操作這個事情,但是云峰基金的錢不夠回購的錢,云峰基金的LP之一史玉柱正在游說更多的投資人加入此次私有化項目。”巨人網絡一名高層向本網記者表示。
一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市場,做海外退市不如直接做國內Pre-IPO,私有化再上市是美國成熟機構的慣用手段,做這個美元基金比本土PE更拿手。私有化的投資成本不比直接在國內投一級市場低,操作要麻煩很多,國內再上市時間和投資周期可能也要長,在國內一級市場還有的投的時候沒有必要去做私有化。
不過,未來隨著中國Pre-IPO項目的消失和LP的成熟,國內PE介入私有化再上市的投資方式也會越來越多,上述業(yè)內人士表示。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