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猛犸
和許多人一樣,我小時候也曾經(jīng)夢想著踏上別處的土地,越遠越好,越不一樣越好。在少年時,夢想的旅行曾經(jīng)是在月球上跳躍行走,后來不知道什么時候變成了火星上看地球凌日。那顆紅色星球的氣候沒有月球那么嚴苛,有兩倍長的涼爽夏季,而且重力只有地球的40%,多好!想想就激動。
長大以后,這些幻想就慢慢消退了。火星載人探索看起來遙遠得就像火星本身,更不要提自由旅行。這顆行星太過荒涼,大氣層稀薄、幾乎全是二氧化碳。“涼爽的夏季”堪比地球的冬季,而火星冬季飄落的雪花則是干冰。開春時節(jié)會有每小時幾十公里的巨大塵暴,甚至?xí)M掃整顆星球,怎么看也不像一個旅游勝地。早期的科幻小說家曾經(jīng)設(shè)想過火星上存在智慧生物,但是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那顆行星完全不是《異星戰(zhàn)場》里面的樣子,上面沒有卵生的人和六條腿的怪獸,甚至是否存在我們能夠定義為“生命”的東西也未確定。
但是我們還是要去火星。羅伯特·祖布林認為,為了探索、為了挑戰(zhàn)、為了機遇、為了人類和未來,我們必須去火星。
如果僅僅是這些“認為”和“為了”的口號,我們大可以像對待小時候那些不切實際的夢想一樣一笑置之。但是,身為擁有多年經(jīng)驗的航天工程師和《趕往火星》的作者,祖布林還提出了一整套方案,讓我們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登上火星、探索火星甚至殖民火星這件了不得的大事。他嘗試說明,以兩三百億美元的成本,我們就可以把勇敢的宇航員們送上火星,并且以人類的眼睛對這塊土地進行一年半的探索;這些探索所留下的將不再只是旗幟和足跡,而是大量的科研數(shù)據(jù)、可重復(fù)使用的基地以及一條行星探索的新路。一種狗拉雪橇式的新路。
1989年10月,美國航空航天局曾經(jīng)提出過一份火星載人探索的初步計劃。這個計劃像是人類邁入太空時代的宣言,描繪了諸多過去只能在太空歌劇中看到的場景:在太空中組裝大型飛船、在月球建立基地、裝好所有補給和燃料再出發(fā)——往返火星就需要一整年的時間,僅僅燃料就多得令人難以置信。而宇航員只能在火星上短暫停留,看起來像是去在火星上插上另一面旗幟,而不是去探索它。
這份計劃的代價高昂:三十年時間,以及數(shù)千億美元的資金。也毫無疑問,這項計劃沒能通過批準。把數(shù)千億美元虛擲在提供只能比象征意義多一點點的行動上,政治家們不會開心。航空航天局似乎打算以這個計劃拉開浩大的太空時代的序幕——同時讓自己的所有供應(yīng)商都滿意——但是最終卻導(dǎo)致這場演出太過昂貴與臃腫。
祖布林認為,對太空船隊的狂熱夢想蒙蔽了航空航天局。他認為火星載人探索不需要以月球為基地,不需要巨無霸級別的太空船,也不需要海量的補給和燃料。因為和月球那塊光禿禿的巖石不同,火星上有水、有二氧化碳,只需要從地球上帶去一點液氫和提供能量的小型核反應(yīng)堆,就可以啟動一系列化學(xué)反應(yīng),在火星上制造燃料、氧氣和水。這些化學(xué)反應(yīng)十分基礎(chǔ),而且已經(jīng)驗證了它們在火星上進行的可行性。
簡而言之,多次發(fā)射小型飛船,在火星上建立自動化的工廠,一切就緒后再把宇航員們和他們的居室送過去,這是祖布林和他的合作者們提出的“火星直擊”計劃。這份計劃曾經(jīng)得到過美國航空航天局內(nèi)部人士的認可和諸多媒體的熱捧,但是卻未能最終成行——也許是官僚主義,也許是利益沖突,也許是對大型空間站的狂熱,也許還有其他更多的原因。
但是,卻不是“火星直擊”計劃本身有什么無法克服的硬傷。在《趕往火星》的前幾章,祖布林介紹了這份計劃的具體設(shè)想,從在火星上生產(chǎn)燃料的流程、每次發(fā)射的具體安排直到在火星上的居住、交通和通訊方式。他用數(shù)據(jù)證明,曾經(jīng)濕潤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干涸的火星的確像科幻小說家們設(shè)想的那樣,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地球化潛質(zhì)的行星,有可能也有理由成為第一個自給自足的外星人類殖民地。于是在之后的幾章,他走得更遠一點,設(shè)計了未來火星殖民者們在火星上修建的住宅、培育蔬果的暖房,甚至還有火星日歷、漫長的地球化歷程以及與地球母星的貿(mào)易往來。這本書并非科幻作品,但是卻像最硬的科幻小說一樣過癮。
就在今年5月22日,美國SpaceX公司的首架私營商業(yè)飛船發(fā)射,為太空站送去半噸的物資;24號,這艘命名為“龍”的貨運飛船與太空站成功對接。太空探索終于進入了自由競爭時代,而眾所周知,自由競爭將會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好的質(zhì)量以及更低的價格。而今年8月,無人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將會登陸火星。如果一切順利,它發(fā)回的數(shù)據(jù)將會讓我們更加了解這顆紅色行星,也許會再次推進載人火星探索、甚至是私人火星探索的進程。畢竟那是一個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也許會成為新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和新的西部大開發(fā)。
也許再過十年,我們就可以看到火星載人探測器升空,之后的數(shù)十年中,火星也許會成為一個持續(xù)成長的科研基地;再過數(shù)十年,移民將會前往火星,離開這個已經(jīng)逐漸顯露出暮氣的地球——當不再有巨大挑戰(zhàn)的時候,任何發(fā)展都會趨于停滯。我們將會成為新的太空種族,雖然目前連離開太陽系都做不到;也許我們這一代人都不會看到火星成為可以自由呼吸的新家園,但是只要一旦開始,就像五月花號的移民們登上了新大陸般,事情總會開始變化。也許那些早期的火星移民者將會像當年美國西部的擴荒者一樣,強壯、靈活,不屈不撓。他們會給地球帶來正在逐漸喪失的活力和新的靈感,讓兩個世界再一次經(jīng)歷劇烈的變革,而這些變革,正如之前發(fā)生活的一樣,會把我們帶往更好的未來。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具決定性的變化將可以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發(fā)生。火星正在召喚我們,而為了人類和人類的未來,我們應(yīng)該回應(yīng)它。
by猛犸
副標題: 紅色星球定居計劃
作者: [美]羅伯特·祖布林 理查德·瓦格納
譯者: 陽曦 徐蘊蕓
出版社: 科學(xué)出版社
出版年: 2012-3
和許多人一樣,我小時候也曾經(jīng)夢想著踏上別處的土地,越遠越好,越不一樣越好。在少年時,夢想的旅行曾經(jīng)是在月球上跳躍行走,后來不知道什么時候變成了火星上看地球凌日。那顆紅色星球的氣候沒有月球那么嚴苛,有兩倍長的涼爽夏季,而且重力只有地球的40%,多好!想想就激動。
長大以后,這些幻想就慢慢消退了。火星載人探索看起來遙遠得就像火星本身,更不要提自由旅行。這顆行星太過荒涼,大氣層稀薄、幾乎全是二氧化碳。“涼爽的夏季”堪比地球的冬季,而火星冬季飄落的雪花則是干冰。開春時節(jié)會有每小時幾十公里的巨大塵暴,甚至?xí)M掃整顆星球,怎么看也不像一個旅游勝地。早期的科幻小說家曾經(jīng)設(shè)想過火星上存在智慧生物,但是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那顆行星完全不是《異星戰(zhàn)場》里面的樣子,上面沒有卵生的人和六條腿的怪獸,甚至是否存在我們能夠定義為“生命”的東西也未確定。
但是我們還是要去火星。羅伯特·祖布林認為,為了探索、為了挑戰(zhàn)、為了機遇、為了人類和未來,我們必須去火星。
如果僅僅是這些“認為”和“為了”的口號,我們大可以像對待小時候那些不切實際的夢想一樣一笑置之。但是,身為擁有多年經(jīng)驗的航天工程師和《趕往火星》的作者,祖布林還提出了一整套方案,讓我們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登上火星、探索火星甚至殖民火星這件了不得的大事。他嘗試說明,以兩三百億美元的成本,我們就可以把勇敢的宇航員們送上火星,并且以人類的眼睛對這塊土地進行一年半的探索;這些探索所留下的將不再只是旗幟和足跡,而是大量的科研數(shù)據(jù)、可重復(fù)使用的基地以及一條行星探索的新路。一種狗拉雪橇式的新路。
1989年10月,美國航空航天局曾經(jīng)提出過一份火星載人探索的初步計劃。這個計劃像是人類邁入太空時代的宣言,描繪了諸多過去只能在太空歌劇中看到的場景:在太空中組裝大型飛船、在月球建立基地、裝好所有補給和燃料再出發(fā)——往返火星就需要一整年的時間,僅僅燃料就多得令人難以置信。而宇航員只能在火星上短暫停留,看起來像是去在火星上插上另一面旗幟,而不是去探索它。
這份計劃的代價高昂:三十年時間,以及數(shù)千億美元的資金。也毫無疑問,這項計劃沒能通過批準。把數(shù)千億美元虛擲在提供只能比象征意義多一點點的行動上,政治家們不會開心。航空航天局似乎打算以這個計劃拉開浩大的太空時代的序幕——同時讓自己的所有供應(yīng)商都滿意——但是最終卻導(dǎo)致這場演出太過昂貴與臃腫。
祖布林認為,對太空船隊的狂熱夢想蒙蔽了航空航天局。他認為火星載人探索不需要以月球為基地,不需要巨無霸級別的太空船,也不需要海量的補給和燃料。因為和月球那塊光禿禿的巖石不同,火星上有水、有二氧化碳,只需要從地球上帶去一點液氫和提供能量的小型核反應(yīng)堆,就可以啟動一系列化學(xué)反應(yīng),在火星上制造燃料、氧氣和水。這些化學(xué)反應(yīng)十分基礎(chǔ),而且已經(jīng)驗證了它們在火星上進行的可行性。
簡而言之,多次發(fā)射小型飛船,在火星上建立自動化的工廠,一切就緒后再把宇航員們和他們的居室送過去,這是祖布林和他的合作者們提出的“火星直擊”計劃。這份計劃曾經(jīng)得到過美國航空航天局內(nèi)部人士的認可和諸多媒體的熱捧,但是卻未能最終成行——也許是官僚主義,也許是利益沖突,也許是對大型空間站的狂熱,也許還有其他更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