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攜同鳳凰網(wǎng)讀書會舉辦的“武士會:俠義·政治 武人·社會----電影《一代宗師》編劇及武術顧問徐皓峰解析中國‘武士道’”讀者見面暨新書發(fā)布會在涵芬樓書店舉行。活動特別邀請了《武魂》雜志前主編常學剛、楊氏太極府內(nèi)派名家肖維佳及著名書評人、編劇史航,圍繞這部描寫清末政治斗爭、民間生活和武人形態(tài)的長篇小說進行解讀和對話。
作者徐皓峰為即將上映的王家衛(wèi)電影《一代宗師》的編劇及武術顧問,之所以有這種合作,是因為王家衛(wèi)此部電影將涉及清末民初歷史及北方武林掌故,其主人公之一正是天津武士會的一代掌門人。這與徐皓峰長期研究與熟悉的部分產(chǎn)生了重合。
以下為當天活動現(xiàn)場速記,未經(jīng)講者審核,如有疏漏,敬請諒解!
活動現(xiàn)場 左起:史航、徐皓峰、肖維佳、常學剛
史航:《武士會》這本書我也都看完了,我覺得最欣慰的一件事情,它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的,因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的書都代表著大家的一種期待,而出的這本書,人民文學出版社同時變成了人民武學出版社,終于文武雙全了。我們講《武士會》這本書,我看這三個字特別有意思的是最后的“會”子,“會”字上面是人,底下是云,但是武士會的人在一起不是人云亦云的云,他們每個人有自己的話要說。徐皓峰這個作者是在一個亂世中讓人遇見人,讓道遇見道,最后武士會是一個組織,但是要講的是武士道的問題。
徐皓峰無論是整理武學的像《逝去的武林》,而小說《道士下山》、《國術館》、《大日壇城》一直到《武士會》,包括他的影評《刀與星辰》,雖然狀態(tài)不一,但都是在探究一些事情。《武士會》這本書里面要講武士道,最開始我看微博上談到這個士的事情,很多人都在問說為什么要講日本的武士道?好象徐皓峰變成了一個民間武術整理者和日本文化研究者了,其實他挺冤枉的。其實像我們看電視劇也是一樣,為什么好多中國古代妃子都按日本人那么化妝呢?其實先有漢朝,然后是日本,然后再轉回來,所以很多文化的兜兜轉轉,如果不知道起承轉合的時候就會有一點尷尬和誤區(qū)。所以今天我特別希望開門見山,先見哪個山?就是武士會背后的武士道,這個道在哪里,然后我們再講武士會的源流、人世滄桑的東西。先聽徐皓峰來講一講。
徐皓峰:中國的武士道不是我小說里編的,而是有深厚的歷史淵源。首先“道”這個字,日本人拿這個字是亂用的,“道”從漢朝以后指的也不是道家,道學是個特指。指的是周王禮孝、孔孟之道,道學專門指這個。日本把這個“道”和“義”混淆在一起了,你看日本的文化大家,像禪宗的道元,文化史上評論他都是偉大的文物讀者,他對中國文化很有熱情,但是文字上實在過不了關,所以他的一生寫的著作,他對中國的禪宗語錄,他作為日本禪宗大師,他對禪宗語錄是看不懂的,因為有些字都是有問題的。我之前在日本生活很多年,像吳清源吳老,日本有一句話叫窮則通,什么事情到了極點之后就通了,相當于中國的物極必反,但是吳清源在日本糾正了半輩子,說不是窮則通,是窮則變,變則通,日本錯用中國的字還成為你們的一個諺語,這是有問題的。
先說這個“道”,其實民國時候它可悲,在民國西學開始昌盛,報紙都是有志青年們控制的,所以國學在清末民國一直處在被批判的、劣勢的形象,它的形象感已經(jīng)破壞掉了。但是在民國又大唱武風,你作為傳統(tǒng)文人,在清末民國的時候,形象開始區(qū)域弱勢,再往下一代的小孩,在宣傳上也是對我們傳統(tǒng)的東西并不自信,但是中國人的心理,潛意識里還是需要給自己本家的東西找一個落點。最后很奇怪的現(xiàn)象是這個落點落在了武術上,所以在民國的時候,武術界的人一下成為社會的名流,而明清兩代民間都是禁武的,都是文官壓制武官,一說習武你的地位是不高的。而在民國,像梅蘭芳以前也是社會身份低,但是在民國成為社會名流,所以武士會跟這個有相象之處。武術成為中國人辨析自我形象的一個出處,一個保留地。所以這個很奇怪,中國文化大家看不起,年輕人又不感興趣,但是一說習武的人,反而你會尊重他,這是一個文化的怪象。
但是習武的這些人他所謂的道,就是所謂的武德,這個武德是什么東西呢?其實就是堅持周王禮教孔孟之道人倫的東西,他其實堅持的也一直是不靠法律靠教化,包括康熙治國也是本朝教化優(yōu)于依法,認為教化很高明。所以內(nèi)在的自我修養(yǎng)和對他人的影響力,影響他人的生活狀態(tài)跟思想狀態(tài)方式,言傳身教,他跟西方不一樣,但是他的氣質跟風度是有魅力的,對城市的師風是有影響的,所以在歷史上出現(xiàn)武士會這個組織,李存義是第一代。
反過頭來說日本,日本武士是為了打日俄戰(zhàn)爭,以前日本人的偶像是中國人和有劉邦血統(tǒng)的日本人,日本幾大貴族家里都建劉邦的祠堂,說自己是漢朝的正脈,日本貴族是這樣一個情況。日本人喜歡中國人,雖然魯迅先生說在日本學校里,日本的男生對他看不起,但是日本的女人非常喜歡中國的留學生,最后一統(tǒng)計,基本中國留學生在日本都有數(shù)位女友。這是以前的一個傳統(tǒng)。當貴族跟中國人都被否定掉之后,必須要有一個階層來代表日本人的形象,所以就把以前被侵蝕的官僚們,還不是國家的官僚們,把低層的文官的官僚,只不過這些官僚習武,把他成為一個民族的代表形象,因為那時候要打仗。這樣就可以解釋一個現(xiàn)象了,日本的武圣功德五藏,他竟然在日本沒有編年史,他的大部分說法、性格都是靠一本小說,至今歷史上的資料寥寥無幾。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情況?那可是武圣啊,你看看咱們朱子、孔子什么樣。說明他在歷史上是被忽視的人,他是一個小任務,所以在上個世紀初年,日本和中國都存在塑造自己民族形象、塑造自己民族性格的特殊的歷史階段,包括英國也是一樣,英國到了印度才重新塑造英國人自己,當時全世界都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