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艷 在日前由深圳市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舉行的改革30人論壇2016年第二次會議上,深圳市住建局房改處處長劉逸群透露,深圳市或設立專營機構負責企業(yè)化運作“人才住房”。
據深圳特區(qū)報報道,此前,深圳市政協(xié)委員、市住房研究會會長陳藹貧建議,借市委市政府出臺促進人才優(yōu)先發(fā)展新政策的契機,將人才住房從住房保障體系中剝離出來,形成獨立的人才住房籌集建設、分配和管理政策體系。
據統(tǒng)計,到“十二五”期末深圳市累計供應的政策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共達到了42萬套,其中包含“十一五”之前通過各種渠道供應的政策性住房27萬套,包括以前的福利房、微利房和單位的房改房在內;而“十二五”期間實現了11萬套保障型住房的供應;各類產業(yè)配套住房和拆遷安置房4萬套。
劉逸群介紹,在“十二五”期間,深圳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增了保障房項目24萬套,開工接近20萬套,竣工大約有11萬套,完成投資接近600億元,是“十一五”總數的2.3倍—5倍。11萬套里面市級主管的項目8萬套,區(qū)級主管的項目近3萬套,占28%。從住房的類型來看,這11萬套里面公租房約6.7萬套,安居性商品房出售的是2.5萬套,經濟適用房出售的是7千多套,拆遷安置的是1.1萬套。
在 “十二五”期間累計供應的11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如果按每戶3口計算,覆蓋 33萬人,其中面向人才供應的超過60%,供應量是“十一五”的10倍。此外,還發(fā)放人才安居補貼大約16.15億元,再加上區(qū)里發(fā)的一些補貼接近20億元。
在“大保障”的概念里,人才住房是涵蓋在保障性住房里面,但“社會上老百姓也有一些意見,比如說這些住房憑什么供應給了人才,老百姓‘我’就不能住。而且從上級對我們的一些工作的檢查、審計過程中,他們也提出來所謂的“人才”建設標準,供應對象跟國家要求的對不上。”劉逸群說道。
總體而言,盡管“十二五”期間,深圳市在住房保障方面取得了些許成績,但面臨的問題也不小,劉逸群介紹,目前住房保障覆蓋率低、保障房數量缺口大、住房保障范圍界限還需要進一步地劃清界線、住房保障的市和區(qū)之間的責任不平衡、市場商品房價高企引至住房保障傳導的壓力非常大。
近年來瘋漲的房價讓一些剛踏入社會的畢業(yè)生對一些大城市望而卻步,據悉,深圳市引進人才的數量已現下降趨勢,本科以上的學歷,從2011年的59.76%降低到55%,呈小比例下降,而碩士和博士占比下降更多。
深圳市擬專門出臺一些人才住房的政策措施,把人才住房和社會的保障性住房區(qū)分。具體而言,建立人才住房的管理體系,和分區(qū)、分類建設供應體系。建立人才封閉流轉的機制,建立一個封閉的流轉市場,在這個市場里面內部循環(huán);建立保障性住房全市統(tǒng)一的信息平臺,全市的互聯(lián)互通實時共享,也防止重復享受;培育和發(fā)展住房租賃市場,籌建一個企業(yè)化運作的人才住房的一個專營機構。
深圳市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是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智庫,專注改革創(chuàng)新,于2013年7月在深圳民政局登記注冊。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