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時空/文 文博時空 作者 馬溫馨 王佳歧
制圖|孫嘉一
文物攝影|杜廣磊
春風拂過,綠芽破土而出,空氣中彌漫著新生與繁榮的氣息。夏日炎炎,綠樹成蔭,陽光透過葉縫,灑下斑駁的光影,如同跳動的綠色音符,為空氣注入生命的韻律。秋風瑟瑟,梧桐落葉,楓葉飄紅,那是綠葉對生命的禮贊,向世界展現(xiàn)最后的絢爛,然后歸于泥土,等待春天的重生。冬日嚴寒,白雪皚皚中,青松傲然挺立,將生命的頑強與不屈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綠色,是大自然的詩意交響,是溝通黃與青的橋梁,屬間色之美。在傳統(tǒng)色彩世界中,它的存在僅次于紅色,如同翡翠明珠,鑲嵌在文明的長河中。那些古籍里的墨香,為它編織了生生不息的傳奇,讓它在歲月的長河中,成為永恒的美好。
01.歐碧
“亦知更有全盛時,歐碧鞓紅滿高樹。”(清末至民國·陳衍《重游天寧寺同道安》)歐碧,一種淺綠色的牡丹花,因為是一歐氏人家培育出來的品種,以姓加顏色命名。陸游《天彭牡丹譜》中寫道:“碧花止一品,名曰歐碧。其花淺碧而開最晚,獨出歐氏 ,故以姓著。”在明朝曾改名“綠蝴蝶”、“佛頭青”。
這件清朝的景德鎮(zhèn)窯綠地粉彩御制詩執(zhí)壺,器內、蓋里及底足內均施湖綠釉,壺腹外壁兩面海棠形開光地內各書嘉慶丁巳御制詩一首。蓋沿、壺頸及足邊繪紅藍料彩花邊一道,壺肩飾藍彩如意紋一周,開光外飾綠地粉彩番蓮紋,分區(qū)紋飾輪廓線均以描金繪成。
02.春辰
“虛心定乎昏中,龍星正乎春辰。”(西晉·傅玄《陽春賦》)“辰星之色:春,青黃;夏,赤白;秋,青白,而歲熟;冬,黃而不明。”(《史記·天官書》)春辰,指春天里辰星的顏色。在這浩瀚宇宙之中,星辰搖曳,神秘莫測。那春辰之星,猶如春天的使者,在無盡的黑夜里閃爍,宣告著希望的到來。它的熠熠光輝,猶如草木萌動的生機,為大地注入溫暖的氣息,喚醒了沉睡的生機。
這件鑲寶石碧璽花簪為銅鍍金點翠,上嵌碧璽、珍珠、翡翠。以碧璽(一種寶石)做立體芙蓉花,花蕊為細小米珠,花葉為翡翠薄片細雕而成,花蕾為碧璽雕成,花托為點翠。一只蝴蝶停落于芙蓉花上,其翅膀為翡翠薄片雕成,并嵌珍珠、碧璽。
整個花簪用料講究、華貴。花簪使用了雕刻、金累絲、串珠、鑲嵌、點翠等多種工藝,均細致精美,立體感強,彰顯了皇家用品的尊貴。其中翡翠薄片的雕刻是廣東寶玉石雕刻行典型的代表作,又稱為“廣片”,其特點是薄而勻、精而細,常用來雕刻花葉、蝴蝶翅膀。
03.青青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宋·曾鞏《城南二首·其一》)昔日絢麗似錦的桃李經受不住暴雨襲擊的考驗,已經零落殆盡,唯有一片青草,不僅未被摧毀,反而翠綠欲滴,毫無零亂倒伏之狀。青青二字,樸素里蘊藏著滿滿的生命力。
邛窯是位于四川地區(qū)的著名古代名窯,始燒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兩宋時期,衰于宋元之際,其產品覆蓋成四川盆地各地,代表性產品有隋唐之際白瓷、唐代釉下彩繪瓷器以及晚唐五代的邛三彩。這件唐朝的邛窯黃綠釉高足瓷爐,呈豆形,高柄足,通體貼塑三重卷曲蓮瓣,每層花瓣上模印手持菩提枝的飛天。三重蓮瓣錯落有致,施綠釉、花瓣尖積釉,使得釉色深淺分明,頗為生動。
這件三彩釉陶載樂駱駝表現(xiàn)得是一支“駝峰上的樂隊”,駱駝昂首挺立,馱載了5名漢、胡成年男子。中間一個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圍坐演奏。他們手中的樂器僅殘留下一把琵琶,據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研究,應該是一人撥奏琵琶,一人吹篳篥,二人擊鼓,均屬胡樂,生動再現(xiàn)了唐代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04.官綠
“柳條風動搖官綠,岱色云開擁帝青。”(清·曹鑒倫《泰安道中》)綠豆粒粗而色鮮者為“官綠”。官綠,即枝頭綠(明·陶宗儀《輟耕錄·寫象秘訣》:“官綠,即枝條綠是。”),是一種亮度偏高的綠色,明艷而沉靜,接近祖母綠。
它的色彩既不過于張揚,也不過于暗淡,而是在寧靜中流露出無盡的生機與希望,讓人心生愉悅與安寧,恍若置身萬物復蘇的春天。在清代的《蘇州織造局志》中,官綠同時被列入“上用”和“官用”兩個色系,可見清代官方對其極為重視。
早在18世紀末期,上好的翡翠玉料已從緬甸經云南大量進入中國內地,它的出現(xiàn)為清代玉雕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清乾隆、嘉慶時期的琢玉工藝發(fā)展很快,玉匠們利用翡翠創(chuàng)造出題材廣泛、造型自然逼真、生機盎然的鳥獸魚蟲、果蔬花卉等作品。
玉匠們能運用一塊玉石材料上天然色彩的差異巧妙地表現(xiàn)出動植物形體不同顏色的特征,這種雕琢手法被稱為“俏色”(巧做)。而翡翠的色彩艷麗、緋紅與翠綠參差斑駁、變化多端,正是用作“俏色”的最好材質。因此,清代翡翠俏色玉雕作品興盛。
這件天津博物館所藏的清代翡翠蟈蟈白菜,是一件珍稀的俏色作品。該藏品高19.4厘米,寬14厘米,重約2公斤。白菜下部分為灰黃相間,伴有褐色斑,其上的葉脈分明,葉片翻卷,形象逼真,刀法簡約。作者利用菜心處材質的翠綠色,圓雕一對肥的大腹蟈蟈和一只螳螂,它們好像在邊爬邊啃菜葉,栩栩如生。作者的巧思妙構,更使人嘆賞不已,其卓越的技藝成果,在清代玉雕中堪稱冠絕。
05.青梅
“紅杏初生葉,青梅已綴枝。”(唐·白居易《偶作》)青梅色猶如梅子青時,霧籠般的青色,仿佛未熟梅子外覆的白霜,空氣中彌漫的是微微青澀的梅子幽香。
這件清末的翡翠纏枝菊花紋環(huán)耳扁蓋瓶,可謂清末玉雕中材質精良、做工精湛的佳作。淡翠綠色,間少許淡粉色,色澤均勻柔和,美麗晶瑩。蓋有桃形鈕,蓋身及瓶兩側鏤雕纏枝菊花紋,頸肩鏤空花耳上各套一活環(huán),瓶身光素,拋光勻細,橢圓圈足,足下附座,上陰線刻獸面紋。尤其是對花、葉紋飾采用鏤雕技法,雕琢更為精細,與翡翠晶瑩璀璨的質感交相輝映,為高貴典雅的大瓶增添了靈動之感。
06.蒼葭
“望彌漫、蒼葭綠葦,翠蕪青草。”(北宋·葛長庚《賀新郎·游西湖》)蒼葭,初生蘆葦之綠,被視為春天的代表色之一,鮮而嫩,充滿生機。綠色中蘊藏些許灰調,宛如春天的氣息,生機勃發(fā)。
07.庭蕪綠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南唐·李煜《虞美人 其一》)春風徐歸,吹綠小院庭蕪。柳眼春相續(xù),一年又一年。庭蕪綠,是東風轉暖時庭院青草的顏色。白居易《春日仙居三首》中寫道:“是時三月半,花落庭蕪綠。”
金襕手,是日本人對五彩加金的器物和紅地描金、青花紅地描金等精細之作的稱呼。其制作工藝借鑒或模仿中國景德鎮(zhèn)窯五彩及漳州窯彩繪瓷技術,同時融入日本浮世繪與歐洲洛可可藝術風格,成為盛極一時、風靡歐洲的緊俏外銷瓷品種之一。此款金襕手杯以純素白色為底釉搭配金色釉料勾繪圖案,并且以各種彩色釉料填充圖案的瓷器,器形簡單之中不失精致,耳形把手的設計,更是讓其集觀賞性與實用性為一體。
08.翠虬
“玉盞浮瓊蟻,金奩吐翠虬。”(南宋·郭世模《南歌子》)古代神話中有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虬即龍之無角者,此色出自龍種。翠虬是青龍的別稱,將其青綠之色冠以其名。
三彩女俑頭戴鳥狀冠,五官清秀,眉、眼墨繪。上穿半臂短襦,內襯窄袖衫,下著長裙,足登云履。端坐于筌蹄(一種墩形坐具)上,手中持一小鳥。類似形象在西安王家墳村90號唐墓、西安西郊及洛陽等地均有出土。如王家墳村90號唐墓出土的三彩女坐俑衣裙與此像如出一轍,均為柿蒂紋,裙褶破數(shù)也相同,顏色以綠為主。唐代詩人皮日休“上仙初著翠霞裙”之詩句,所指應即此類長裙。
持鳥的圖像在陜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及西安南里王村韋泂墓的石刻線畫中均有表現(xiàn),前者立在貴夫人手背上,后者則由侍女所持,這些鳥都是供主人娛樂用的。由唐代壁畫、線刻、陶俑等資料分析,這類陶俑身份特殊,應是墓室中的女主人,人物衣著、形象也有可能是按真容塑造的。
09.人籟
“人籟總輸天與地,石聲還借水兼風。”(明·邵寶《石鐘山》)竹管群起,翠意盎然。人籟源于竹蕭,夾雜喜怒哀樂。作為一種意象的顏色,人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從城市走向山林,遠離聒噪與喧囂,眼前潺潺流水通透而清澈,耳間是竹林風聲,呼吸里滿滿花草清香,只覺心情舒暢、神清氣爽。
綠色,是大自然的詩篇,清新而雋永,灑落在每一個角落。它時而如露珠般晶瑩剔透,時而如琥珀般溫潤迷人。在歲月的長河中,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圖片 | 孫嘉一 杜廣磊
排版 | 小謝
設計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