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觀察報 社論 停車場是個好生意么?看起來是的。那么多地方政府拿停車場作為盤活存量資產的突破口,或許可以為證。不過盤活存量不能胡來亂來。就此而言,廣西南寧慧泊停車公司事件提供了一個負面案例。
從已披露的事實看,這家國有獨資企業(yè)制定了較高的停車收費標準,還收電動車、自行車停車費。公司以這一停車標準為基準,由第三方公司對25年經(jīng)營權收入評估,估值為72億元——這家公司運營著該市3萬余個付費停車位。有媒體報道實際上公司以經(jīng)營權收入質押,從銀行獲得了20億貸款,還有媒體報道公司車位經(jīng)營權是從當?shù)囟鄠€政府部門手中購買的。
熟悉地方政府投融資的人很容易看出,這是地方政府盤活存量資產的一次嘗試。這兩年,從中央到各省各地市陸續(xù)出臺了盤活存量資產的政策,停車場特許經(jīng)營權轉讓正是常見的資產盤活方式。
過去三十年,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國資體系積累了大量資產,理論上,哪怕這些存量資產的回報率上稍稍提高一點,或者一部分資產得到有效盤活,對地方政府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目前經(jīng)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長放緩,但支出是剛性的,盤活存量資產因此被看做緩解地方支出壓力,降低債務率,化解債務風險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不過病急不能亂投醫(yī)。盤活資產的前提是市場化和法治化,有權不能任性,更不能胡來亂來。慧泊停車公司事件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恰恰在此。更離譜的是,慧泊和當?shù)胤ㄔ汉炇鹆恕逗献鱾渫洝罚硎疽步▓?zhí)行聯(lián)動機制,承諾開辟綠色通道以追繳欠費。事件發(fā)酵后,合作被解除,涉事5人停職檢查。
類似案例并不少見。比如為了提高城投公司流水,虛增貿易訂單,或利用多個城投公司,參與土地市場購買“左腳踩右腳”等。這些做法一路暢通,與地方政府的默許甚至直接參與脫不了干系。近兩年,有關地方國企融資性貿易、通過國企購地虛增土地收入的監(jiān)管政策不斷出臺,恐怕也是針對與此相關的種種亂象。
毋庸諱言,當?shù)胤秸约暗胤匠峭豆境蔀槭袌錾腺Y產的 “賣家”,或者在資產盤活過程中掌握絕對話語權時,有動機利用自己擁有的各種政策工具,虛假包裝或不當提升資產價值,比如利用公共服務漲價的方式來提升國有資產回報預期。這固然可以放大地方的獲利,但卻會損害其公共職能的實現(xiàn)。
現(xiàn)實地看,地方財政吃緊的情況仍可能持續(xù)。這時各地方會想辦法加快盤活存量資產,動作走樣變形的可能性也會加大。當此之時,更需要防止地方政府在盤活資產中胡來亂來。
我們以為,這不能寄望于地方政府的“自律”。
首先,地方政府和地方國資相關經(jīng)濟行為應置于更強力的監(jiān)督中。這既包括常態(tài)化的審計監(jiān)督,也包括公眾的監(jiān)督。要讓公眾有更暢通的意見表達渠道。
其次,中介機構、金融機構要切實發(fā)揮作用。一些金融機構在做相關業(yè)務時,幾乎只遵守最基本的“形式合規(guī)線”,對于一些離譜的財務數(shù)據(j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本質上還是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
第三,盤活存量資產并不是兜售國有資產或特許經(jīng)營權的過程,而是盤查家底,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和資產質量的過程,需要更多的“慢功夫”,要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和優(yōu)化地方的“資產負債表”。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8547號